第七十二章 孙承宗入阁 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脸上的表情渐渐的严肃了起来,整个朝廷里面,孙承宗都是如此的态度,更何况是其他的大臣?如果自己真的下定决心围剿,怕是一个不体恤百姓的属性就会被按上了。
可是崇祯皇帝心里却清楚得很,以抚为主真的不行,必须要以剿为主。
在崇祯皇帝的心里,朝廷没钱,没粮食,想要安抚根本就不现实,陕牺和山牺两省的难民,已经超出了崇祯皇帝能够承受的极限了。即便是自己挤出一些钱粮,发下去肯定也会如石沉大海。
山牺和陕西的官场,根本就已经是烂透了,官商勾结无处不在。晋商的大本营,他们连军械都敢走私,更何况勾结当官的贪污一点赈灾粮饷?自己就算是清空国库和自己的内库,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孙爱卿,你觉得李邦华此人可堪重用?”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孙承宗一愣,随即笑着说道:“皇上,李邦华这个人踏实肯干,清廉自守,是一个难得的官吏。”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心里也很清楚,上一次清查京营,李邦华做的就非常的不错。只不过这一次职责太重了,崇祯皇帝心里么什么底气罢了,孙承宗的话将崇祯皇帝心里面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如此朕明白了!”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前几日内阁首府大学士施鳯来又上了一份辞官折子,这一次朕准备准了,他求一个君臣相得,回乡养老,朕准备让他回去了。”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孙承宗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施大人这些年在内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个老成持重的评价还是当得的。”
见孙承宗没反对,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陕牺的事情等到爱卿入了内阁,朕会有圣旨下去,到时候还要爱卿尽心尽力,希望能够尽快平复陕牺的事情,朕心里总是不安啊!”
“皇上放心,臣明白!”孙承宗点了点头,恭敬的退了出去。
看着孙承宗的背影,崇祯皇帝转过头看着王承恩,吩咐道:“让户部的人写一份奏章上来,朕要知道现在朕能调动的粮食还有多少,另外采买粮食的人不要停,去江南的人怕是该回来了吧?”
“回皇上,采买粮食的事情从商号成立的那一天就在做了,最近用玻璃在江南换了不少粮食,第一批最近就该到了!”王承恩看着崇祯皇帝,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倒是有的地方官在查咱们!”
“查咱们?倒是有意思,还有人敢查朕?”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玩味的笑了笑。
王承恩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此人名叫冯宽,进士出身,现任松江知县。在他得知有人大肆采买粮食之后,便开始调查这件事情了,甚至还扣押了咱们的运粮船只,后来魏国公府派人施压才放行的。”
“冯宽?”崇祯皇帝眉头一挑,这个人自己还真的没什么印象,沉吟了片刻说道:“他为什么要扣押咱们的船?”
“据下面的人反应,这个冯宽是一个很执拗的人,他认为粮食乃是国之根本,如此大规模的采买会引起粮价的不稳。同时如此多的粮食,销路不明,这里面怕是有猫腻。”王承恩看着崇祯皇帝,小心翼翼的说道。
崇祯皇帝眼睛一亮,这个冯宽倒是有点意思,这份见识倒是难得。
“冯宽为官十一年,还是在知县任上,因为他不会钻营,也不会送礼,便屡次得不到升迁。”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感兴趣,便接着说道:“这是他做的第三任知县了,他倒是甘之如饴,每到一地就踏实的为百姓做事。”
“修水渠,平整土地,开垦荒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官。听说他的县衙后宅里面,自己种着菜,养着猪,养着鸡,很多官场中人都管他叫做养猪知县。甚至有的上官因此呵斥过他,不过他依旧我行我素。”
有这样的官?崇祯皇帝真的感兴趣了,对王承恩说道:“这样的官还能做下去?他没被人给罢官吗?”
“朝廷上下每一顶官帽子都有人盯着,更何况是知县的帽子,不过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赵怀,现在是吏部的员外郎,平日里对他多加照看。这个冯宽也不爱出风头,平日里也不惹事,只是好好的治理自己的县,倒也没有人真的找到理由将他罢官。”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转过头对王承恩说道:“这样官可是不好找,你都派人查清楚了?不会是驴粪蛋表面光吧?”
王承恩一愣,皇上这是哪里听来的谚语?来不及思考这个,连忙给崇祯皇帝行礼道:“皇上,奴婢早就派人查过了,事实却是如此。奴婢派去的人也真的到了冯宽的家里,算是查的很清楚。”
“奖赏一下下面的人,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上报都会有奖励!”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这件事情你办的不错,没让朕失望。”
“奴婢明白,那这个冯宽?”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没说,小心翼翼的问道。
低着头想了想,崇祯皇帝直接说道:“在顺天府给他找一个县,让他接着来做县令,今年秋天朕是要收税的,那才是关键的时候,朕倒要看一看这个冯宽有没有做强项令的潜质!”
“是,奴婢明白!”王承恩点了点头,崇祯皇帝这算是对冯宽的考察。
“这件事情不要走漏了消息,做的隐秘一点,明白吗?”崇祯皇帝想了想,还是嘱咐道。
王承恩点头:“皇上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奴婢会锦衣卫的许显纯去找人安排,一个知县的位置,想必也很好解决,不会出什么纰漏,也不会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如此最好!”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王承恩:“这份奏折准了,告诉内阁,拿出一个对施鳯来的恩赐折子来!”
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脸上的表情渐渐的严肃了起来,整个朝廷里面,孙承宗都是如此的态度,更何况是其他的大臣?如果自己真的下定决心围剿,怕是一个不体恤百姓的属性就会被按上了。
可是崇祯皇帝心里却清楚得很,以抚为主真的不行,必须要以剿为主。
在崇祯皇帝的心里,朝廷没钱,没粮食,想要安抚根本就不现实,陕牺和山牺两省的难民,已经超出了崇祯皇帝能够承受的极限了。即便是自己挤出一些钱粮,发下去肯定也会如石沉大海。
山牺和陕西的官场,根本就已经是烂透了,官商勾结无处不在。晋商的大本营,他们连军械都敢走私,更何况勾结当官的贪污一点赈灾粮饷?自己就算是清空国库和自己的内库,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孙爱卿,你觉得李邦华此人可堪重用?”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孙承宗一愣,随即笑着说道:“皇上,李邦华这个人踏实肯干,清廉自守,是一个难得的官吏。”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心里也很清楚,上一次清查京营,李邦华做的就非常的不错。只不过这一次职责太重了,崇祯皇帝心里么什么底气罢了,孙承宗的话将崇祯皇帝心里面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如此朕明白了!”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前几日内阁首府大学士施鳯来又上了一份辞官折子,这一次朕准备准了,他求一个君臣相得,回乡养老,朕准备让他回去了。”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孙承宗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施大人这些年在内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个老成持重的评价还是当得的。”
见孙承宗没反对,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陕牺的事情等到爱卿入了内阁,朕会有圣旨下去,到时候还要爱卿尽心尽力,希望能够尽快平复陕牺的事情,朕心里总是不安啊!”
“皇上放心,臣明白!”孙承宗点了点头,恭敬的退了出去。
看着孙承宗的背影,崇祯皇帝转过头看着王承恩,吩咐道:“让户部的人写一份奏章上来,朕要知道现在朕能调动的粮食还有多少,另外采买粮食的人不要停,去江南的人怕是该回来了吧?”
“回皇上,采买粮食的事情从商号成立的那一天就在做了,最近用玻璃在江南换了不少粮食,第一批最近就该到了!”王承恩看着崇祯皇帝,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倒是有的地方官在查咱们!”
“查咱们?倒是有意思,还有人敢查朕?”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玩味的笑了笑。
王承恩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此人名叫冯宽,进士出身,现任松江知县。在他得知有人大肆采买粮食之后,便开始调查这件事情了,甚至还扣押了咱们的运粮船只,后来魏国公府派人施压才放行的。”
“冯宽?”崇祯皇帝眉头一挑,这个人自己还真的没什么印象,沉吟了片刻说道:“他为什么要扣押咱们的船?”
“据下面的人反应,这个冯宽是一个很执拗的人,他认为粮食乃是国之根本,如此大规模的采买会引起粮价的不稳。同时如此多的粮食,销路不明,这里面怕是有猫腻。”王承恩看着崇祯皇帝,小心翼翼的说道。
崇祯皇帝眼睛一亮,这个冯宽倒是有点意思,这份见识倒是难得。
“冯宽为官十一年,还是在知县任上,因为他不会钻营,也不会送礼,便屡次得不到升迁。”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感兴趣,便接着说道:“这是他做的第三任知县了,他倒是甘之如饴,每到一地就踏实的为百姓做事。”
“修水渠,平整土地,开垦荒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官。听说他的县衙后宅里面,自己种着菜,养着猪,养着鸡,很多官场中人都管他叫做养猪知县。甚至有的上官因此呵斥过他,不过他依旧我行我素。”
有这样的官?崇祯皇帝真的感兴趣了,对王承恩说道:“这样的官还能做下去?他没被人给罢官吗?”
“朝廷上下每一顶官帽子都有人盯着,更何况是知县的帽子,不过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赵怀,现在是吏部的员外郎,平日里对他多加照看。这个冯宽也不爱出风头,平日里也不惹事,只是好好的治理自己的县,倒也没有人真的找到理由将他罢官。”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转过头对王承恩说道:“这样官可是不好找,你都派人查清楚了?不会是驴粪蛋表面光吧?”
王承恩一愣,皇上这是哪里听来的谚语?来不及思考这个,连忙给崇祯皇帝行礼道:“皇上,奴婢早就派人查过了,事实却是如此。奴婢派去的人也真的到了冯宽的家里,算是查的很清楚。”
“奖赏一下下面的人,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上报都会有奖励!”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这件事情你办的不错,没让朕失望。”
“奴婢明白,那这个冯宽?”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没说,小心翼翼的问道。
低着头想了想,崇祯皇帝直接说道:“在顺天府给他找一个县,让他接着来做县令,今年秋天朕是要收税的,那才是关键的时候,朕倒要看一看这个冯宽有没有做强项令的潜质!”
“是,奴婢明白!”王承恩点了点头,崇祯皇帝这算是对冯宽的考察。
“这件事情不要走漏了消息,做的隐秘一点,明白吗?”崇祯皇帝想了想,还是嘱咐道。
王承恩点头:“皇上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奴婢会锦衣卫的许显纯去找人安排,一个知县的位置,想必也很好解决,不会出什么纰漏,也不会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如此最好!”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王承恩:“这份奏折准了,告诉内阁,拿出一个对施鳯来的恩赐折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