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掀宋 > 第42章 解民之困

第42章 解民之困

作者:云行千里不留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63章 解民之困(求打赏月票!)

    赵明诚是真的担心他就此下落不明,张择端也是有手艺本事在身的人,若是被人盯上拉下去,被人胁迫模仿名家画作,不死也得残疾。

    结果他在外游荡了数日,最后拿了数十张画回来,脸上都落着风霜。

    “文友,你喜欢作画我们做表哥表嫂都可以理解,可是出门也好歹带个院子,这样我们好放心。”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

    张择端摸摸后脑勺,脸都饿瘦了一圈,嘿嘿一笑,“我画的高兴,就忘了时间。”

    “白天黑夜,你怎么过的?”

    “我想看什么时辰的汴京最美,哪个角度看汴京最好看,所以就一直等,一直找。饿了就买个包子,天黑了我就借宿在汴河边上的人家船篷里。”

    “这画画好了,可否给我单独再描摹一份。”

    “表兄若是喜欢,这次画的都送给表兄好了。”

    “你倒是素来大方。”赵明诚毫不客气地把画收好,他要把张择端培养成大明星,然后给他赚钱,去养作坊。

    张择端却露出一双白牙,“主要是这次画的都是些不成样子的东西。这次带的笔墨都不是上等的。”

    章纤云忍不住笑出声来。

    赵明诚却在原地静静欣赏这些画儿,一不小心就耽误了去南院的时辰。

    等到晃晃悠悠进了南院,他还未进入作坊,遥遥就听见有人在大放厥词,“跟你们说,赵官人那在凤翔,是出了名的顾惜百姓,为了防风固沙,他亲自下场动手栽树。种树本来没多大事,难得的是他这份心啊。”

    这个粗狂的、浓重的北音,赵明诚一直都记得。

    赵明诚忽地大跨步走了进来,南院上下都像是见鬼了地一怔,随后纷纷各回各的位置,各干各的差事。

    秦传书一人站在南院中央,两手拽着衣襟下摆。

    “赵军都。”

    “叫院事。你来报道,怎么没有人和我打招呼?”

    “人手都不够,打什么招呼?直接拉过来就让做事了。听说他就是当初参与制造第一辆蒸汽机的匠人。”

    赵明诚眼中带着明显的笑意,“是他。凤翔秦传书。”

    “一来就开始吹牛,唯恐军器监的人都不认识他。大家伙放着手头的事情都不做了。”吴敏之忍不住埋怨。

    “秦凤一带男儿都是如此。他是受我的请求来的,携家带小,为的就是帮我做出这个机器。以后我不在,你可要好好照顾他。”

    吴敏之双手揣袖子里,“我可没那闲工夫。你这不是摆明了要搞偏私。”

    赵明诚看向秦传书的眸子里带着明显的感激。对古时的汉人,让他们离开土生土长的土地来到他乡做事,非常残忍。这意味着他们要告别祖先的尸骨、告别亲戚邻居、告别赖以生存的土地。

    但是为了报答赵明诚的知遇之恩,秦传书还是来了。

    “你先去忙吧。”

    “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啊。”秦传书摸着后脑勺。

    “那就先随便做点东西,和这里的百工交流一下。比如织布机什么的。”

    “织布机?”秦传书忍不住发出惊愕的一声。

    众人惊讶的目光一齐看向赵明诚。

    赵明诚肃容,“没错。以后南院会成为一个专门分明机器的地方,如今做的蒸汽机是新发明,织布机也是新发明,还有棉纺织机器?我们南院搞得是发明创新。要把旧有的工具改的更加先进。”

    众人本来有很多疑问,却被赵明诚接下来一番话堵住了悠悠众口。

    “这是官家的命令,也是我重回军器监的初衷。这一回我们制造新发明,不是为了讨官家欢心,是为了解民之困。原本需要十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那么生产出来的布料就越来越多。”

    “制造的成本越低,价格也就越低。到时候谁都能穿得起衣服。原本种地需要用牛耕,可是如果我们制造出蒸汽机,不仅仅取代牛,而且速度更快,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两头牛一个月的任务,那么田地必然丰产。”

    “如果粮食多了,到时候粮米的价格就更低,人人都能吃得起饭。”

    “我们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不可能到了我们这里就断了。恰恰相反,中国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中国是频繁出圣贤、出人杰的地方。”

    “地上的每一座丰碑下都是英魂,天上的每一朵云后都是圣贤。”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要做的事情。变法救不了大宋,那就搞发明,搞机器。我们用工匠的双手解决问题,总比等着让朝廷想出来个十全十美的法子更管用。”

    这些工匠们本来就都是底层,听到这番话,他们的眼睛就像是黑夜里的明灯,一个个都亮了起来。

    “我愿意跟着院事干。”工匠们抡起他们的拳头,胸腔里迸发出热情。

    “我也愿意。”

    大家伙纷纷都站了起来。

    齐大柱眼睛一闪一闪,“我就知道,跟着赵院事准没错。”

    南院里忽地激情昂扬。

    吴敏之在旁侧静静看着这一幕,不由得闭上了嘴。他忽地感受到了赵明诚肩上的担子有多沉重,却也忽然明了为什么赵明诚和宰执闹掰了。

    因为他认识到,变法根本救不了大宋。

    这种言论很快就如春风一般传播到汴京各个角落。

    赵似在病榻上翘着双脚,闻到此言不仅嘴唇上扬。

    “他真的当众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大家都听见了。”

    “那外面那些三品、五品的官员都怎么说?”

    “听了这话,大多数人都低头喝酒;还有的说赵院事多管闲事。”

    “满朝文武,见地竟然不如一个后生。”赵似合上手中经书,大喜道,“行了。朕已经知道了。赵明诚已经得了人心了。自从上一回他引得太学生为他联名上书,这一回又说出这样的话来,正切合民心啊。”

    赵似抬头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莫名感慨。他若是自己的亲兄弟就好了,自己就可以放心把位置传给他。

    不过,让他做辅政大臣,大宋也不会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