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四十五章 周太子赐爵

第四十五章 周太子赐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差转危为安,乐不可支,现在轮到勾践痛不欲生。离开夫差的病榻回家后,勾践饮食俱废,东西吃不下去,而且见到食物就恶心反胃,总感觉自己的嘴巴里有臭味。范蠡和姒姜走马灯般轮番用清水为其刷口,井水泉水河水全试过,勾践还是感觉舌头和喉咙上有秽物,臭不可闻。用去的水足以制造一场水灾,怎么会冲不走嘴巴里的秽物?明显是勾践的心理作用,心理之“臭”当然用水解决不了问题,勾践和姒姜束手无策。还是范蠡有生活经验,在野地里采来了大量的岑草,岑草又叫鱼腥草,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植物,石室附近到处都是,它的叶汁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把叶片揉碎后,不但给勾践吃,而且他和姒姜陪着吃,勾践满嘴巴都是鱼腥味,而且身前身后嗅来嗅去都是鱼腥味,总算把秽物的恶臭掩盖、替代。遭受的苦难简直是死去活来走了一趟阎罗殿。

    勾践石室牧马的经历告一段落,但勾践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的并不是搬离石室住进吴王的宫殿,而是想回到越国住进自己的宫殿。可是他又不敢对夫差直接说,生怕一个不小心被对方看破心事。眼看大事将成,千万不能关键时刻功亏一篑。所以还是故伎重演,贿赂伯嚭去找夫差说话。

    吴王夫差对伯嚭转达的勾践的请求一点不反对,滴水之恩,还得涌泉相报,现在是救命之恩,让他依然去做越王理所当然,对他回越国的小小请求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一个人离乡背井久了,思乡心切情有可原。可是他考虑到自己大病初愈,身体尚没有完全复原,要是神医勾践马上回到了越国,自己旧病复发怎么办?到时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夫差称霸天下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当然对自己的生命很看重,高于一切。

    夫差通过伯嚭给出回复,请勾践君臣三人再等上半年,自己的身体真的没问题时再放他走不迟。如今在吴国不再是罪奴的身份,好酒好肉相待,权当是来吴国做客。

    伯嚭转达了夫差的旨意。勾践表面上连连谢恩,可是私底下和范蠡两人心急如焚。他们并不是吃不起“石室牧马”之苦,也不是经受不住吴王隆恩的考验,而是生怕伍子胥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在吴国现身。

    伍子胥才不管你有没有救过吴王夫差,他一回到吴国,必然把你打回原形,而且通过西施来控制你范蠡、离间范蠡和勾践关系的决策一定不会改变。

    为此范蠡暗中叫计倪监视阖闾城北门外的官道,一旦发现官道上出现伍子胥的车队,即刻来报。范蠡甚至暗暗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发现伍子胥进城,自己马上拔剑自刎。一边是自己的挚爱西施,怎么忍心让她落入魔手折磨?一边是越王勾践,两人订下了生死契约,怎么能背弃他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两难选择,不如一死求解!

    伯嚭已经尽力,通过伯嚭游说夫差这一招不能再继续下去,怕引起老奸巨猾的伯嚭的猜忌,反而适得其反。

    只能另找机会、另想办法。

    就在夫差病瘥后没几天,阖闾大城来了一位贵客使者,乃是当今周朝天子周敬王的太子姬仁。姬仁名义上是奉周敬王姬匄之命来给夫差送任命书(夫差继承了阖闾的王位,但他的爵位继承还得过周天子赐封这道手续),其实真正的目的却是来讨债的。吴国这些年狼性十足,接连发动两场超大规模战争,阖闾在位时的吴楚大战,夫差上位后的吴越大战,把这两个诸侯国财富搜刮囊中,富得流油,可是对周天子却一点没表示,连吃剩的汤汤露露都无意施舍,自私至极。这两场战争都是得到周敬王支持的,吴楚之战时周敬王派出自己的卫队加入同盟军,尽管他的真实意图是追杀躲在楚国的自己的兄弟王子朝。吴越之战时,虽没有派出部队助吴,但得到了他的授权,夫差方才师出有名。你发了战争财,怎么能起码的收益税都不肯纳?

    都怪周王室穷,穷得连王宫中日常开支也捉襟见肘,大批宫中技术人员下岗失业,老子辞职出关化胡就是最好的例子;穷得只剩下国之重器——九鼎还在,可是九鼎又不能换钱;穷得堂堂周天子已经落到跟他的名字“匄”(匄同丐)一样,要沦落为乞丐。不然他也不会屡次三番、低声下气来骚扰下面的诸侯。

    人穷被讥,人富被嫉,就算天子也不能幸免。周太子姬仁带着他的使团穿的是破衣服,坐的是破木车,车轮呴呴作响,随时都有车崩人伤的可能,怎么敢太张扬呢?低调,尽量低调。

    一伙人垂头丧气、悄没声息从阖闾大城北门进城,一般人一定不会注意,不就是一群猥琐的贩夫走卒吗?阖闾城中到处都是。可是却被范蠡注意到了。范蠡现在不用石室牧马,一有空就来北门转悠,望着门外的官道祈求不要出现伍子胥的身影。

    范蠡发现这伙人虽然衣衫褴褛,但戴在头上的“冠”却十分鲜亮,一尘不染。这像是贩夫走卒吗?这种习惯只有周人才有,“冠”在他们眼里是最重要的装饰,穿破衣服没关系,但帽子一定要戴正,这叫“正冠”。于是上前打听,果然是周朝洛邑来的,而且来人竟然是周太子姬仁。

    范蠡曾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天下诸侯国之间关系,自然知道周朝和吴国那点破事,心里突然一亮,有了主意。

    这天晚上,他命计倪和黑夫倾其店铺所有,给姬仁落脚的吴国国宾馆送去五色绸缎十匹,裁缝十人,现场量身定制,给这些周朝洛邑来的嘉宾做新衣裳。等到了第二天,新衣服差不多要完工,这才慢条斯理亲自去国宾馆造访姬仁。

    这姬仁作为天子的使者千里迢迢来到吴国,担心的就是衣衫褴褛去见吴王夫差太显寒酸,堂堂周朝,还不如一个东海之滨诸侯国富足,想想也无地自容,现在突然有自称越人的富商送来量身定制的新衣裳,不费你一分钱,不就是雪中送炭吗?当然,姬仁是周太子,是周敬王膝下最聪明的儿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人一定有要事相求,会让自己为难,可是还有什么比穿着鲜亮的衣服在夫差面前显霸更重要的呢?照收不误。当然在试穿着新衣服的时候,也在悄悄等待幕后金主的现身。

    范蠡在国宾馆见到姬仁后,也不讲客套礼节,送上黄铜十斤,然后直接实话实说,请姬仁能做做夫差的工作,把勾践放还越国。

    本来送人财物,求人办事就不是君子所为,没必要假装君子玩斯文,就扮商人谈生意。

    姬仁听了范蠡的话,也是心里一亮,有了好主意。范蠡提出的要求不但没有一点让他为难的地方,而且给自己指明了一条抛砖引玉的妙计。自己本来送爵位给夫差是虚,向他要钱财才是实。可是大家都是君子,都是有身份的人,总不能直接像贩夫走卒一样直接伸手讨要,稍不合就争个面红耳赤。需要的是口才,但凡有口才的人,开头太重要,那是切入点。

    现在范蠡的要求让他想好了一个绝妙的讨钱的切入点。

    所以姬仁也很直接,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下来。两人临别前,姬仁还给范蠡一个惊喜,口头赐封越王勾践一个男爵的爵位。

    周朝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男爵虽然是最低等的爵爷,但对越王来说,无疑是鱼跃龙门成了龙。勾践本来只是自封的诸侯王,难听点说就是草头王、强盗王,如今有了周天子给的爵位,就等于是真正的诸侯王。

    没想到十几套新衣裳、十斤黄铜换来一个爵位,要是勾践预先知道,国家虽穷,百倍其酬,决不皱一下眉头。入吴为奴三年,没想到翻身为爵爷,天意弄人。

    姬仁这人很狡猾,他给勾践子爵的赏赐,并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越人的十套新衣裳、十斤黄铜,还有自己的目的,我们下面将会见到他的真实意图。

    姬仁带着使团人员穿着崭崭新的五彩衣服一路招摇去吴王宫见夫差,反把吴人吓一跳。王城什么时候出现气势煊赫、下巴上扬、眼睛朝天看的周朝天使来,事先竟然一无所知。首先在气势上就摄住了吴国君臣。

    姬仁今天之所以耀武扬威,不但是新衣服起了作用,还有范蠡送来的十斤黄铜。以前出使吴国,太穷了,回家的盘缠要想吴王要,你能在他面前昂首挺胸装大吗?不给你回家的盘缠让你乞讨回洛邑。现在有十斤黄铜,回家的盘缠不用担心,怕你个逑!

    姬仁见到夫差后,两人隔着案几席地而坐。姬仁很刻薄,故意拿出周敬王的诏令放在自己面前的案几上,让夫差眼睛能看到,手却碰不到,先白白眼馋一番。把周天子赏赐夫差爵位的事情搁不谈,先聊空天。姬仁和夫差论血缘还是同宗兄弟,都姓姬,共同祖先是六百年前的古公亶父,六百年过去了,古公亶父的血缘已经稀释得找不到影子,只有用尖端技术到基因里找。而且必须保证在这六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不能有某个女人出轨,偷梁换柱。所以两人虽有同宗之称,却无兄弟之情。

    论辈分,夫差是长房太伯之后,姬仁是小房季历(季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之后,夫差年纪又大过姬仁,夫差胜出;论尊卑,姬仁是周朝太子,未来的周天子,夫差是诸侯王,是君臣关系,当然是姬仁胜出。如此一平衡,夫差认为旗鼓相当。而且夫差还有一点心里不平衡,当年要是先祖太伯不让位给文王之父季历,周天子就是长房一脉的。夫差在姬仁面前本没有臣下对主上的诚惶诚恐之色,向来是大大咧咧,现在见姬仁拿着爵位委任书却迟迟不给,明显是想耍噱头、玩要挟,更是恼怒,也不向姬仁问寒喧暖了,只是那眼睛直瞪瞪望着他。

    夫差也在制造气场,迫使你这个穷困潦倒的周天子的太子“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姬仁当然明白夫差的用意,但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说道:“本太子奉父王之命出使贵国,车子还没到随国,就听说越王勾践尝粪辨疾,救了你吴王一命。这件事情太荒唐,本太子现在见吴王你一脸骄纵之色,更觉荒唐。”

    夫差很生气,说道:“这件事情有什么地方荒唐了?勾践救寡人是理所当然,你难道指望着寡人一病不起,早早去见我们的先祖太公?”

    姬仁连连摇头,说道:“天下人皆知,尝粪辨疾这种事只在两种特殊关系中发生,一种是儿子给父亲尝粪辨疾,乃是孝;一种是臣下给君王尝粪辨疾,称为忠。不知你们算哪一类关系?”

    夫差说道:“当然算是臣下给君王尝粪辨疾。勾践已经答应做寡人的臣下,臣下给君王尝粪辨疾理所当然。”

    姬仁冷笑起来,说道:“勾践是周天子的臣下,而不是你吴王的臣下。现在的越王勾践是我周朝的子爵,只对周天子称臣。你吴王把越王勾践当作是你的臣子,不知你意欲何为?”

    原来姬仁早有主意,赐给勾践子爵之尊,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处。夫差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顿时不知如何回应姬仁的谴责,呆在那里了。姬仁已经把夫差的骄纵上纲上线,再发展一步,就是目无纲常,有篡逆之嫌,夫差虽然狂妄,但对“篡逆”可一点没有思想准备。

    姬仁见夫差瞠目结舌的样子,已经摸清夫差的底线:夫差有称霸之心,尚无篡逆之胆。于是语气和缓不少,开始谆谆教诲道:“你吴王有称霸天下之心,扫荡强楚,降服越夷,本太子非常敬佩,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成全你的霸业。但请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称霸天下的目的乃是改造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维护我们祖先五百年前创建起来的社会秩序,督促天下诸侯共同尊重周天子。现在你目中无君无臣之别,只是仰仗自己的武力肆意妄为,对我周天子言而无信,说好的贡品没有兑现;对越王勾践残酷无情,睡了他的妻子,让他做你的车夫,现在玩出个尝粪辨疾病。天下诸侯都是看在眼里的,以后谁敢尊你为霸主?他们怕遭到勾践一样的命运。本太子一路走来,沿途经过的那些诸侯国,听到的都是对你吴王极为不利的言论。如此背信弃义、以强凌辱的恶劣行径,比楚王还野蛮,天子以后也不敢再支持你。你称霸之心还是下放下吧!免得画虎不成反类犬。”

    姬仁的话终于击中夫差的要害,夫差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称霸天下,要是这个梦想不能实现,人生于世不就是行尸走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自己只顾在勾践身上泄愤,慢慢已经超越边界,影响到自己霸者的人格问题。你的人格、德行被天下诸侯唾弃,损失难以估量。要成就霸业,武力虽然很至关重要,但还得有德行相配。只是靠武力南征北战,就是叫板天下诸侯,这些诸侯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要是他们联合起来对付你,不要说称霸,恐怕连你吴国也要保不住。

    现在他领教到姬仁的厉害,把他逼急了,祸不可测。不说别的,就是把他刚才的话到沿途的诸侯国去复述一遍,足以让自己名声狼藉,永无称霸之日。现在的周朝成了天下青客,吃的百家饭,成事已经不足,但要坏你的事其能力还是绰绰有余。得罪不起。

    夫差忍不住大汗淋漓,马上离席跪倒在姬仁面前。

    夫差说道:“太子所言极是,都怪先王驾崩太早,夫差有失先人调教,差点酿成大错。现在夫差斗胆恳求太子赐教,该怎么行事,方能扭转局面?”

    姬仁冷笑道:“很简单,首先,忠于天子。重拾信用,遵守承诺,把从楚国和越国得到的战利品分一半献给周天子。这是双方有约在先的,吴国必须履约,以示你夫差尊重周天子,信义重如山。其次,德行天下。善待越王勾践,不能将他拘押在吴国为奴,你们都是我周朝的臣子,只有亲疏之别,没有尊卑之分。如今恩怨已了,还是不要把他赶尽杀绝。”

    夫差沉吟一回,说道:“太子所说很有道理。只是伐楚之战时,先王和周天子有约,只要能帮天子杀了周朝的叛臣王子朝,可以不要战利品,现在盟书还在,可以作证。所以伐楚之战就算了吧!至于伐越之战,夫差可以把一半的战利品送给天子。不知太子意下如何?”

    夫差也是很机智的人,对姬仁的如意算盘心知肚明,只是怕他破罐子破摔而败自己的名声,才不得不有所妥协。伐楚之战的收获之丰,让吴国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中的首富,当然不能给,而且也有理由不给,你天子出兵本来就是心存私念,为了消灭自己的政敌王子朝呀!至于伐越之战的收获,乃是乞丐嘴里夺肉,少得可怜,甚至不足以补偿军费,给周天子几辆战车、几百个战俘,对国库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简直不能算损失。所以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姬仁自然答应,他的胃口本来就不大,也知道不能大,大了人家干脆一毛不拔,你还是一无所获。能有这样的收获已经算是万幸,可以回洛邑向天子交差。

    真得感谢越王勾践手下的范蠡大夫。于是姬仁在告别夫差前不忘继续对夫差谆谆教诲道:“眼下的越王勾践对你吴王来说,还真是烫手山芋,留着他是个话题,有百害而无一益,诸侯们已经有了公愤。不如尽快让他回越国,免得又起什么风波。吴王要是能拿他当诸侯的礼遇送他走,本太子一定能让你恢复仁德的名声。”

    夫差连连点头。

    王孙骆有点听不顺耳,于是在旁边讽刺道:“不如明天就搞个宴席欢送勾践回国,到时还请太子殿下来喝一杯酒。”

    姬仁和夫差听了,面面相觑,面露为难之色。

    姬仁说道:“王孙骆的主意很好,善待勾践,可以给你家吴王增光不少。不过让本太子来给越王勾践喝酒饯行,于理不当,恕难奉命。”

    夫差白了王孙骆一眼,说道:“不行!你这是出的什么馊主意?勾践这张嘴巴是尝过粪便的,上下不分,人人都是避之不及,和他一起喝酒谁还有食欲?”

    姬仁见夫差已经答应割肉,这才把放在自己面前的周天子的诏书交给夫差,夫差终于有惊无险继承了先王阖闾的伯爵爵位。

    姬仁走后,夫差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如今朝中少了伍子胥这位专找麻烦的耿直之臣,朝中气氛十分融洽,君臣和睦相处,你好我好大家好,既然伯嚭没有反对,就没人提反对意见。

    王孙骆本来想反对放勾践回越的,可是他自知自己在夫差心中的地位,因为曾经有过继位为吴王的可能,夫差已经对他“另眼相看”,对他像对待野心家一样谨防谨守的。王孙骆为了自保,只能保持沉默。

    就这样,周、吴、越三方皆大欢喜,姬仁带着吴王赠送的十辆战车,三百多个越国战俘,满载而归。勾践君臣三人则拿到了吴王亲自签发的通关文牒,可以光明正大回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