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五十一章 洞庭暗道

第五十一章 洞庭暗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余皇号一定是为了追杀勾践君臣而来。

    可勾践回越国是经过吴王夫差同意的,难道伍子胥回来后立马就说服吴王收回成命?

    吴国出动余皇号战船乃是国家行为,没有经过吴王的批准,伍子胥是调动不了余皇号的。

    如此一分析,吴王变卦这个判断完全正确。

    吴王言而无信、反悔放人!

    勾践和范蠡面面相觑。

    勾践一脸凄然,低声对范蠡道:“吴王出尔反尔,派出余皇号战船来追赶,显然还想把我们抓回吴国去。不知范大夫作何反应?”

    范蠡摇头,冷笑说道:“一已为甚,其可再乎?如果大王和臣第二次被吴王囚禁起来,必死无疑。别说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番折腾,也表明吴国君臣铁了心要把越国君臣赶尽杀绝。臣以为再无退路,明知是死路一条,也只能拼死一搏。”

    勾践点头,说道:“很好,和寡人想到一起了,如今我们君臣一心,必须尽快赶回越国做好大战前的准备。希望越国还有力量和伍子胥来一场最后的较量。”

    主意打定,就催促黑夫和一种船夫快马加鞭,一定要在伍子胥的余皇号战船入越前赶到都城郫中。

    洞庭暗道其实是一条极为复杂的水道,有时暴露在外是河流,岸边乱石嶙峋,树木参天,遮掩了河道,怪不得外人不能发现;有时消失在岩洞里,仿佛是地下河,还有许多的岔路。要不是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带路,很可能迷失方向,进得去出不来。洞庭暗道如此隐秘,其主干河道却颇为宽敞,水也够深,虽然像余皇号一样的超级大船进不来,但一般战船顺利通过一点没问题。

    范蠡在吴国受尽欺凌,报仇心切,离开阖闾大城后,虽然一路上在逃命,但时刻都在思考着破吴之策,苦于无计,焦虑不堪,现在发现了洞庭暗道的秘密,仿佛是雪中送炭,让他欣喜万分。

    这真是老天爷送来的厚礼!越国若要想打败吴国,获得重生,必须让这条黄金暗道发挥关键性作用。吴越强弱差距实在太大,要想在战场上凭实力打败吴国,几乎没有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偷袭,从这里突出奇兵,直捣吴国王城阖闾大城,打他个措手不及。

    所以这条路线一定要牢牢记住。

    范蠡坐在船上凝神静心,准备默记暗道路线图。他突然心念一动,把身后另一只船上的西施叫过来,低声耳语一番,他知道西施天赋异禀,有极好的记性,一旦被她记住的事儿几乎不会忘记。所以也想叫她集中注意力默记洞庭暗道的路线图,

    西施自从明白了姒姜给她的两个“百里”忠告的用意后,见了范蠡虽有满怀绕指柔,却又拘束又害怕,她对丈夫范蠡的爱意让她无力拒绝范蠡的任何要求,最怕一个冲动心一软,顺从丈夫来个“百里同房”,把自己心爱之人搞个非死即伤!所以情感上很想靠近他,理智却告诉她必须尽量离得远远的。眼下两只小船一前一后的,你想躲得最远也就伸手可及的距离。西施的心里痒痒的,真是难受!

    现在见范蠡要自己记住暗道的进出行进路线,正好,可以全心全意干正事,免得因为无所事事而胡思乱想、心猿意马。

    西施悄声问道:“范大夫怕记不住这里的道路?”

    范蠡摇头说道:“不是!我是怕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的,这里的秘密会被我带进九泉之下,越国就永无出头之日。现在你若能替我守住秘密,我就不用怕了。”

    范蠡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伍子胥的余皇号大船已经出动,剑锋所指就是刚刚从吴国逃出来的勾践和自己,吉凶未卜,生死难料。

    西施大惊,说道:“范大夫怎么能这么想?现在我们已经逃出伍子胥的魔掌,难道还有什么不幸的事情会发生?”

    范蠡笑着摇头安慰她道:“我只是说以防万一。我已经死过一回,你不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放心吧,一定会没事。现在你回到船上去干正事最重要。记住,千万要记住这个秘密,以后定有大用。”

    西施尽管内心忐忑不安,但听范蠡口吻,事关重大,只好回到自己的船上用心记录秘密。

    洞庭暗道不但位置极为隐秘,而且走的基本是直道,路程也自然比船走太湖短不少,毕竟走太湖水道要绕过半座洞庭岛。出了洞庭暗道神不知鬼不觉就来到了松江,松江往右拐就是胥浦,沿着胥浦可以到钱塘江。胥浦是条人工运河,勾践入吴为奴后,越国实际上就是吴国的附属国,伍子胥动用越国的财力和人力,主持开凿了这条运河,所以称之为“胥浦”。伍子胥开凿胥浦的目的就是给余皇号战船开辟一条驶向越国的既快捷又方便的水道来,天下人人皆知,余皇号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胥浦的存在标志着吴国已经能控制越国。

    伍子胥无法说服夫差杀勾践灭越国,退而求其次,开凿胥浦,像一把匕首直插越国心脏,让越人不敢轻举妄动,也算可以“稍慰吾心”。

    胥浦的最南端就是钱塘江。

    如今的钱塘江不再是越国的内陆河,而是吴越两国的国界线,吴人把越国在钱塘江北岸肥美的一片平原掠夺走,这里是阡陌纵横、土地甘美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怪不得越人从此要担心饿肚子。

    钱塘江边燕子亭一带有吴兵把守,勾践一伙人到了钱塘江后不敢走水路,直接横渡到南岸上岸,走陆路直奔都城郫中。

    终于踏上已经分别了两年多的故土,勾践夫妻和范蠡悲喜交加,忍不住忘情地相拥而泣。真的没想到竟然能活着回到越国。钱塘江边的父老听说自己的大王回国,成群结队箪食壶浆前来迎接。这些父老乡亲就是当年槜李之战越国打败吴国凯旋回师时,牵羊宰牛来犒赏大军的那些人,现在显然是变穷了,牛羊五牲不见了,唯有一壶浊酒,一只猪头来迎接“吾王”。吴人开挖胥浦,动用的都是当地的人力财力,这么大的工程,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哪有不被榨干累坏的?乡亲们虽然衣不裹体,浑身褴褛,食不饱腹,满脸菜色,但看到勾践大王夫妇安然无恙,还是脸上放光,奔走相告,齐声欢呼,仿佛大难中看到了救星。

    吴国的奴仆,越国的大王,天壤之别,两年多的苟且偷生、奴颜婢色,勾践几乎已经不习惯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一时受宠若惊,感动得手足无措,老百姓落到这般田地,自己还有资格称王吗?都有点迷茫,身不由己地像见了吴王夫差一样要对父老们点头哈腰。幸亏夫人姒姜站在身边,见勾践要失态,坏了王家尊严,急忙上前用力搀扶一把,勾践这才想起自己尊贵的大王身份依然是雷打不动。

    越地的百姓太淳朴善良,虽然这位大王曾经带给他们灾难,还是热爱者自己的大王。但他们的热情中也隐藏着潜台词,希望大王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勾践目睹惨烈现状、回想往事,令人唏嘘。隔河相望,钱塘江北岸的燕子亭原来是越国的土地,六年前,那里的父老曾经因为槜李之战的胜利而欢庆鼓舞,箪食壶浆犒赏大军,如今燕子亭成了吴国的领土,那里的人民自然就成了吴王的子民,不知道他们现在对越王回国有何种感想?勾践想到这里时追悔莫及、无地自容。都怪自己身为越人之主,却尸位素餐、刚愎自用,不但害了自己入吴为奴,身为臣、妻为妾,还让百姓跟着遭殃!忍不住百感交集,跪倒在地,涕泪交加。

    明明知道伍子胥的余皇号战船就在不远处,身后随时可能传来惊心动魄的刀枪磕击声、战马嘶鸣声,但此情此景,怎么忍心拂了父老的心?怎么能失了王家气度?必须在战略eu上藐视吴人,勾践作为王者的豪气又上来了,举杯把盏,猪头肉下酒,痛饮乡亲们的“洗尘之酒”。

    这时站在钱塘江边小山丘上,已经能看到数里外胥浦上余皇号战船的身影,此地不宜久留,但勾践似乎还在藐视他们。

    夫人姒姜见状不妙,急忙把西施和黑夫叫到面前,命令他们马上赶往郫中去通知文种,做好迎接大王、抵御吴人入侵的准备工作。

    本来这事只要黑夫一人去就能完成,但现在西施不听自己忠告,上岸后又和范蠡黏在一起,情醉意迷,忘乎所以,很让姒姜担心。现在的越国强敌当前,百废待兴,正需要范蠡大展身手,力挽狂澜,要是他范大夫贪恋西施,弄个三长两短出来,越国休矣。

    于是西施和黑夫只能先众人一步,赶往郫中报讯。

    幸亏伍子胥次番坐镇余皇号来越国,乃是先礼后兵的安排。身边又有伯嚭监视着,不能明目张胆寻衅肇事、攻城拔寨,所以余皇号上只动用了四分之一的划桨手,行程不紧不慢。但就算这样,这余皇号也是速度惊人,只是比勾践他们驶入钱塘江才晚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或许能让勾践和范蠡组织起一支乌合之众坚守郫中,抵抗吴人的入侵。但当勾践和范蠡坐着老百姓的牛车来到白塔湖,远远看着郫中城时,大惊失色,如今的郫中城不但没有本来防守最森严的北门,连朝北的所有城墙也已经消失不见,固若金汤的郫中城成了一只畚箕。勾践和范蠡这才想起当年和吴王君臣签订投降协议时,确实有一条很有侮辱性的条款,是伯嚭提出来,夫差和伍子胥赞同的,越国必须拆毁国内所有城池朝北的城墙,越国所有城池、要隘对北方的吴国来说必须是不设防的。

    本以为只是吴人虚张声势的警告,一座缺了一面墙的城池怎么算城池?秋冬之际不能抵御来自北方的寒风潇潇,春夏之际不能阻隔南方地区最易发生的洪水滔滔。何妨战事已经过去数年,恩怨已了,越人还得继续活下去。真想到吴人就有这么绝,非要把你越国收拾得不成人样,剥夺你越人所有反抗之本,永远把你踩在脚下。

    怎么办?本来和伍子胥带来的吴军开战就凶多吉少,只是图一分侥幸,现在城墙的堡垒作用也没了,连这一分的侥幸也已经烟消云散。

    勾践做不了主,穷途末路;范蠡同样愁眉苦脸,无计可施。

    文种带着一城军民前来迎接,却带来一个重要信息,他刚刚收到了伯嚭派间谍传递接力送来的密函,竹片上面只有四个字:稍安勿躁。勾践入吴为奴后,文种靠越女和伯嚭搭上线,两人之间之间竹简书信交流频繁,文种曾经承诺伯嚭,等勾践安全回了国,就把越国的句甬之地给他做封邑后,现在该是履行承诺的时候。可是贪心十足的伯嚭没有直接来索取句甬之地,而是莫名其妙送过来“稍安勿躁”四个字,不知玩的什么名堂?

    勾践看着文种递过来的竹箭一时摸不着头脑。

    伯嚭没有说明为何要文种“稍安勿躁”,但据文种分析,伍子胥次番来越国不是打打杀杀,而是怀有某种特殊使命而来,他的这个使命可能对让越国很难接受,但是只要“稍安勿躁”,一定不会有大事。

    勾践听了文中的分析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勾践眼前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死,既然自己性命无忧,一切都好说。身为臣,妻为妾,土地被人夺走,城墙被人拆毁,如此的屈辱都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范蠡眼前闪过一道光亮,他已经明白了伍子胥的来意,顿时面无人色,冷汗淋漓,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伍子胥只是带着余皇号一船人马过来,船上有一支二十辆战车的部队,眼下越国已经没有军队,凭着武装精良的二十辆战车完全可以在越国土地上所向无敌,但这样规模的吴军进入越国,决不是灭国的阵势。最有可能性的就是他伍子胥心里还在惦记着范蠡心中的弱点——西施,拿西施做文章,用西施来羞辱自己,用西施来离间君臣,让越国君臣失和,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克的。

    范蠡内心充满绝望,看来这道坎是过不去了。越王勾践为了复兴大业,连自己的夫人都毫无怨言风送给夫差做妻妾,怎么可能怜惜西施呢?就算她是范蠡的女人。而吴人喜欢用女人来惩罚、羞辱、击败男人,范蠡是吴人眼中钉、肉中刺,对他的惩罚一定会加倍加在西施身上,西施将忍受如何的折磨?可想而知。范蠡念想到西施简要遭受的屈辱,五内如焚,趁勾践和文种还在商议对策,悄悄离开,去文种的大夫官衙挑来一匹好马,快马加鞭,从西门出去,直奔苎萝山而去。

    姒姜为了隔离范蠡和西施这对久别重逢的患难夫妻,命令黑夫和西施到郫中城报完信后就速去苎萝山娘家,稍安勿躁,等丈夫范蠡养好了身体,再让他们夫妻同房。西施知道这是姒姜出于善意要保护好他们,只能老老实实接受。

    所以西施此时应该回到了苎萝山下。

    范蠡赶到苎萝山下时,黑夫和西施刚到浣纱溪边,正要分手。黑夫的家在金鸡山下,西施的家在苎萝山下,只是隔了一条小小的溪水。因为一船上等的五彩绸缎被勾践大王送给了太湖强盗,下半年老百姓的日子将十分艰难,黑夫和西施都急于要告诉乡亲们,早做准备,省着点吃、省着点穿,勒紧裤带准备过一个难熬的年。

    两人刚分手,范蠡骑着马赶上来。范蠡和大白马都跑得大汗漓淋,喘不过气来,入吴为奴三年,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营养严重不良,这点路程已经快把他累死。范蠡跳下马,只来得及说一句:“西施,别走!”下面的话就接不上来,一只手紧紧抓着西施的手不放,只会喘粗气。

    西施回头见是范蠡气喘吁吁赶来,脸腾一下通红了,以为范蠡“久别胜新婚”,一会儿没看到自己,就忍耐不住大老远赶来想亲热一会。可有旁人在,黑夫还在附近呢!羞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依然柔情万分,急忙给范蠡揉背缓气。

    黑夫真没走远,看见范蠡拉着西施的手,气喘如牛,一脸惊诧,想回来问个所以。

    西施连连摆手,狠狠说道:“没你的事!”

    看见西施红红的脸,黑夫似有所悟。赶紧心领神会想避开。

    范蠡已经能说话,却对黑夫招手道:“不!你也过来,我有话说。”

    范蠡的脸看上去很严肃,甚至有几分愤怒,没有半点受情感煎熬而眼神迷离的模样。

    黑夫不敢马虎,赶紧跑到范蠡身边。

    范蠡把马缰绳交到黑夫手里,说道:“你如今骑马回郫中去,告诉大王和夫人还有文种大夫,就说范蠡和西施已经离开越国,归隐江湖,知遇之恩,只能来世相报,请大王不要找我们。”

    范蠡此话一出,西施和黑夫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范蠡怎么突然辞职不干了?难道他和大王有矛盾吵架了?大王准备收拾他?一连串疑问搞得他们两人晕头转向。

    黑夫说道:“范大夫,你怎么能撂下担子走人?现在我们越人被吴人欺负,已经没法活了。之所以还在忍辱偷生,就因为盼望着你和大王回来后,我们能重振旗鼓,打败吴国。”

    范蠡连连摇头,双目蕴泪,说道:“范蠡只是一个凡人,怕不能做越国的救世主。请你代我向越王致歉。”

    黑夫手牵缰绳,束手无策,这越国没有范大夫怎么行?他还想求范蠡别走,可看到范蠡蓬头垢面、可怜巴巴的样子,心软了,千言万语梗在喉咙,不知怎么开口。

    范蠡恼起来,喝到:“还不快走?”

    黑夫一个激灵,这些年他在给国家做事,大人们的责骂听惯了,知道有些问题是不能问的,只能无条件服从。

    只好跨上马,急急如丧家犬般直奔郫中城报信。

    范蠡大夫要带西施远走高飞,对所有越人来说,无疑是天将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