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六十三章 郑旦行刺

第六十三章 郑旦行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伍子胥知道自己晚节不保,已经不能阻止夫差和伯嚭大兴土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为以后越人反攻倒算做一点准备工作。因此,在通往吴国都城阖闾大城的必经之路上建造一座堡垒式的城池非常必要,正和自己的图谋暗合,于是毫不犹豫答应亲自督造姑苏城。

    伍子胥督造的姑苏城,同样大兴土木,甚至一点不输于逢同督造的姑苏台。当时的吴国国库充盈,粮食山积,伍子胥别出心栽,命人用糯米和鸡蛋搅在一起制成砖块,俗称糯米砖,用糯米砖建造城墙。这比夫差在馆娃宫中开凿“玩花池”和“玩月池”更花费钱粮。由此可见,姑苏城的建造是何等奢华。不过伍子胥用糯米砖可不是追求奢华,而是为日后遭难的吴人留一条生路。越人强大起来后,必然要来吴国报仇雪恨。越人要进攻阖闾大城,必须先攻下挡在道上的姑苏城。到时候越人兵围姑苏,城里一定会缺粮,缺粮的时候这些用糯米和鸡蛋制成的城墙砖都将成为美食,足以让守成军民支撑几个月。

    伍子胥不愧是贤人,他的眼光虽然不能像圣人一样看到一万年,但十年、二十年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夫差和伍子胥争着大兴土木,各取所取,也算相安无事。有人说,吴国正是因为这些规模不小的土木工程伤了国家的元气,从此开始人民困苦,国家空虚,其实不然,当时的吴国国库中光是粮食就可供国人享用十年,其他从各个诸侯国掳掠来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不可能这么容易破产。这些工程从财政上来说没有伤到吴国的根本,伤到吴国根本的是为了争霸天下开凿的那无数条运河。在伍子胥开通了贯通长江和淮河的运河邗沟后,吴国又马不停蹄接连开挖运河,把淮河和泗水、沂水、济水都贯通了,这些都是耗资巨大的超级工程。至于像胥河、吴水道、百尺渎、太伯渎这些局地运河简直算小打小闹。在夫差在位的那些年里,吴人像是一只勤劳的蜘蛛,为了实现霸王梦,编织出了一张巨大的水路网,网罗神州大地,把南到钱塘江、北到黄河之间的所有大江大河都给南北贯穿起来,后来有好事者统计,吴人一共连通了七大流域。如此巨大工程,就算倾天下之力也难以完成,而吴人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竟然大功告成。这是刀耕火种年代,直教人怀疑夫差和伍子胥有没有邀请外星文明参与其中。

    把这么多天然河流贯通起来,目的就是为了给余皇号战船开道,南征北战,称霸天下。吴人称霸天下的信念是如此执着、付出的努力如此巨大,不得不令人动容。

    简直想称霸想疯了。

    或许也是钱粮财富来得太容易,大军一旦出征,别人家是国破家亡,妻离子散,鬼哭狼嚎、玉石俱焚,而吴人总是赚个盆满钵满。

    所以姑苏台对吴国国力、民力来说不值一提。

    它对吴人造成的伤害并不在物质上,而在精神上。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好剑术,国人多剑瘢。

    看样学样,吴王是吴人的物质之王,也是精神领袖,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楷模。

    夫差带领他的族群走上了歧路。夫差尚不自知,自己英雄已经一世,风流只是一时,后果有这么严重吗?

    夫差对西施的一往情深源自于对妹妹滕玉的怀念,一旦进入,一发不可收拾,他已经趟入情感之海,这里风景无独好,让他有羽化而登仙之感,他已经无法自拔。可是一个人追求追求美好事物有什么错?如果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竟是人性中的一大弱点,人生天生是受磨难的,那么生活在人间有多少意义,也就一目了然。天上神仙贪恋红尘奔赴人间,简直是瞎了眼。

    一言难尽!

    或许就是从建造姑苏台开始,吴人从一个锐意进取、不断开疆拓土的族群蜕变成贪求享受的族群。开始从精神上走下坡路。

    夫差是领路人。

    这个领路人正在放飞心情,越走越远。

    姑苏台本来是给美人西施望乡用的,家乡遭灾,亲人音信未至,只能无奈“登高望乡”聊寄情怀。但站在姑苏台上最多也只能望三百里,而西施的故乡浣纱溪还有上千里。姑苏台不能满足西施望乡的需求,于是夫差突发奇想,决定把太湖中的望越台再修一修。望越台在太湖中的洞庭山上,在原来吴越的国界线附近,西施若是能站在洞庭山上登临望越台“望乡”,西施和故乡之间的距离那就只有几百里,或许真的可以在天高云淡之际望见苎萝山下的浣纱溪了。

    在命人重建望越台之前,夫差决定带着西施去望越台上巡游一番,望越台既然是为西施而建,西施的意见自然十分重要。

    而这次跋涉千里的携美远游,夫差遭到太湖强盗的暗杀,差点亡命洞庭山。

    刺杀吴王夫差的不是别人,而是郑旦,还有帮着她的一伙太湖强盗。郑旦是蓄谋已久,太湖强盗纯属被动卷入,乃是受害者。

    越王勾践从洞庭暗道逃出吴国时,郑旦作为交换条件被金钩胡佬兄弟留在了洞庭山庄里。

    郑旦另有目的,她是想从金钩胡佬兄弟这里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缥缈子的下落。谁知这金钩胡佬兄弟心里也是一片糊涂账,他们曾经替缥缈子跑过腿,帮助缥缈子主办剑侠大赛,但对缥缈子的真实身份以及家庭住址一无所知,只是知道缥缈子是个大人物,家富万贯,精通剑术,主要落脚点似乎在阖闾大城里,和吴国许多高层人物保持着秘密关系,其它则一概不知。事实上,金钩胡兄弟连缥缈子是哪国人都不能确定,或许根本就不是吴国人。他们和缥缈子关系再简单不过,就是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缥缈子出一笔酬金,金钩胡佬兄弟跑腿,交往仅仅到此为止,再没深入一步。

    郑旦大失所望。阖闾大城是吴国的都城,世界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天下诸侯国搏名逐利者多如牛毛,一拨一拨来,一拨一拨走,自然不乏藏龙卧虎之辈。这些人离乡背井到吴国来碰运气,属于投机者,成功了名扬天下,失败了灰头土脸,受人讥笑。因为有此风险,所以不敢用真名字示人,用的大多数是化名,今天逍遥子,明天退隐子,后天归隐子,到哪里去找一个化名缥缈子的人?几乎是大海捞针。

    但郑旦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既然知道缥缈子可能是阖闾大城的居民,也算是收获。只能希望缥缈子真的是吴人,那她找到人的可能性就大了,完全有可能某天在阖闾大城里偶遇缥缈子。于是就常常乔装打扮进入阖闾大城碰运气。

    郑旦真的很可怜,其实她连缥缈子的脸也没见过,五官长什么样一无所知,只是目睹过他玉树临风般的身形、领教过他华而不俗的剑术,是神仙一样的人物,仅此而已。神仙一样的人物自然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想想是这么容易,可是真要去找人群中的神仙,不比登天容易。

    这样找人真的是太累了。

    郑旦为了找到缥缈子,心神俱疲,近乎崩溃。可是她又不甘心无功而返,回到浣纱溪边去做一个浣纱女,姐妹们一定又要讥笑她。郑旦于是就在金钩胡佬的洞庭山庄住下来,隔三差五去阖闾大城撞运气。

    真是两耳不闻世间事,眼里只有意中人。

    后来从太湖上过往的客商这里得知西施被勾践献给夫差,西施已经坐着余皇号大船到了吴国。郑旦大惊失色,她是知道西施和范蠡夫妻感情的,那真是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海沽石烂,如今夫差丧尽天良,活活拆散了西施和范蠡这对恩爱夫妻,这还有天理吗?郑旦本来就心情欠佳,闻讯怒不可抑,夫差恶贯满盈,自当神人共愤,打定主意要为自己姐妹西施报仇雪恨,刺杀夫差。

    伍子胥的余皇号战船载着西施从太湖路过,郑旦曾经想半路拦截,救出西施,可是金钩胡佬不肯配合。金钩胡佬听到余皇号的名号早就魂飞魄散,望风而逃尚嫌自己的两条腿不够用,哪里还敢上船去抢人?郑旦孤身一人行动不得,只好放弃,眼睁睁看着余皇号扬长而去。

    夫差迎接西施,胥江边万人空巷,郑旦也夹杂在看热闹的人群中,郑旦亲眼看见西施泪眼汪汪走下余皇号,被夫差带走,郑旦心如刀绞,她有几次冲动要冲上前去和夫差拼个你死我活,大不了同归于尽,可是当时夫差的防守很严密,里里外外都是保护他的武士,而且这些武士浑身上下都是亮得发紫的疤癍,“吴王好剑术,国人多剑瘢”,这些疤癍只有长期炼剑才会有,显然这些武士都是剑道高手,知道自己根本接近不了夫差,只能咽下一口恶气,眼睁睁看着夫差带走西施。

    后来郑旦想潜入夫差宫中行刺,可惜吴王夫差的寝宫不像当年郫中越王勾践的寝宫那么容易进入。越王的寝宫也就是一圈大户人家的围墙,只能阻止君子的步伐,连小打小闹的蟊贼也防不了,对郑旦来说,如履平地,来去自由。可吴王的宫殿就大不同,不但墙高三丈,而且四处有箭楼,岗哨密布,守卫的武士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剑拔弩张,蓄势待发。吴王为了称霸天下,东征西伐,到处树敌,有切骨之恨的仇人多如牛毛,防卫之森严列国诸侯之冠。郑旦窥探数月,找不到机会,只能望洋兴叹。

    郑旦屡次找机会刺杀夫差,可是老天爷根本没给她机会。但她刺杀夫差之念始终不曾放弃。

    西施入吴以后,郑旦寻找缥缈子的事反而放到一边,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爱情这码事儿终归是缘分,靠一个人强求不得。郑旦为寻找缥缈子身心俱疲,似乎已经认命。而刺杀吴王夫差成为她的头等大事,好姐妹西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度日如年,自己有责任把她解救出来。

    夫差要带着西施来洞庭山的缥缈峰游山玩水的消息传来,真是天赐良机。

    郑旦看不惯金钩胡佬兄弟畏头畏尾的行事风格,决定一个人单独行动。

    郑旦这人只凭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不为别人考虑。其实金钩胡佬兄弟还算够义气的,对郑旦百依百从,俯首帖耳。可是让他们去刺杀吴王夫差,那就不是“事儿”,而是“祸耳”!得多给他们几个胆子。太湖强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诺大的太湖是他们衣食父母,是他们的金饭碗,现在的太湖整个儿都在吴国境内,夫差是当仁不让的主子,刺杀夫差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吗?砸饭碗还是说得轻的,后果直接就是断子绝孙。吴人岂肯罢休?到时余皇号战船一到,洞庭山上玉石俱焚,太湖强盗很可能连米粒大一点种子都不会留下。所以金钩胡佬不配合郑旦行动完全有自己的苦衷,他不像郑旦独来独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肩上负有家族使命。不把郑旦的阴谋向夫差告发,金钩胡佬真的算够义气。

    郑旦单独行动,虽然势单力薄,也有某种优势,那就是隐秘,能打夫差一个措手不及。要是让太湖强盗参与,这些强盗明火执仗惯了,不会装假演戏,到时按捺不住满脸的杀气,很可能提前就被夫差的武士们发觉。现在郑旦单独行动,还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夫差带着西施在一群武士的保护下,从余皇号战船上下来后,直奔缥缈峰上的望越台。

    一路没有任何异常。西施自从在胥江边艳惊天下后,吴人举国若狂,听说夫差带着西施来望越台,来看热闹的人摩肩擦踵。这些人大都来自阖闾大城,驾着私家船跟着夫差的余皇号而来,这些有钱人都是奔着看西施而来,为了再次一睹美人风采,可以不远千里、一郑千金。可惜夫差现在的心理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他很希望天下人都能看到西施之美,并为之广为宣传,大书特书。现在却不这么想了,别人多看西施几眼,他心里面会有浓浓的醋意,好像自己拥有的美人儿被别人揩了油,他只想一人独占西施之美。所以他自己坐着没有遮篷的战车走在前面,西施则坐在四周遮着无彩绸缎的绣车紧跟在后面。不知美人不何时露脸,让远道而来的观众心里直痒痒。

    等踏上去缥缈峰的山道,看热闹的人更多了。当地人加入了迎驾队伍,亭长带领满脸淳朴的土人在道边扶老携幼、壶浆箪食相迎,满满的谄媚之情。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夫差陶醉在王者的荣耀中,更加春风荡逸,花香满陇,夫差的感觉完全是家的感觉,仿佛在自家的后花园里饭后散步,心旷神怡。

    根本没想到人群中有人暗藏利器等待机会要将其碎尸万段。

    郑旦在洞庭山上待了几月时间,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她挑选的行刺地点也极为精准,那就是在林屋洞前面的一段平道上。本来山道很有点陡峭,人和马车上来很费气力,体力和精力必须集中,到了林屋洞前面是平地,上山之人可以喘一口,整个人自然而然会松懈下来。而人一旦松懈下来再要集中体力和精力需要一段时间,而这就是郑旦出手的最佳时候。

    剑侠只要瞬间的机会足矣。

    也由此可见郑旦报仇心切,谋划之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至理,无师自通。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都怪给夫差驾车的是晋国人、大夫逢同,而站在夫差身边护驾的是徐国人、吴国将军徐承。两人都非等闲之辈。

    逢同的祖先百年前是吴国军队的总教头,教会了吴人车战之法。一辈子玩的是战车,战车就像是他身上的部件。逢同一身驾车术得自祖传,又历经战场历练,功夫也是非同小可,驾驶战车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夫差的座驾上了林屋洞,一车人正要喘口气,藏在人群中的郑旦突然腾身而起,越过前面看热闹的无数人头,剑锋直指夫差的咽喉。

    事出突然,所有人都吓坏了,只有御者逢同几乎没有惊慌,也没有丝毫犹豫,只是右手用力拉一下缰绳,稍稍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加快了速度直接往前闯去。

    就这么一点偏差,几乎不被人察觉,但对郑旦来说却是大麻烦。她手中的剑已经不可能刺中夫差的咽喉,但凭借郑旦的身手,略作调整,尚有机会刺中夫差的胸口,让其一招毙命。可惜这样的机会又被站在夫差身边的徐承给破坏了。仓促之间徐承一拉夫差的袖子,挺起胸膛,挡在夫差面前,替他挨剑。

    徐承太忠勇了!这位来自徐国的人才因为是夏朝遗民,线路不同,归降吴国后,被伍子胥和伯嚭几个楚国来的大佬压制,一身才华无处出售,后来侥幸被夫差发现,替他鸣不平,拔之于行伍之中,起用了他,这才官至上军副将。吴国此时有上中下三军,上军副将官职已经算位高权重。徐承感恩戴德,日思夜想要报夫差的知遇之恩,今天总算找到机会。

    这些都市潜意识的行为,一般人极难做到,眨眼的功夫,人的意识根本来不及反应。人的潜意识都是自保为第一反应,而徐承竟然潜意识里都是舍身保驾,确实称得上甘心为君而死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