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七十一章 祭养的让茶之恩

第七十一章 祭养的让茶之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差心里所有的顾忌、担忧,因为子贡献上了釜底抽薪妙计而烟消云散。

    因为焦虑着伐越这件事,夫差已经几天几晚睡不上觉。虽然吴越相比,实力相差悬殊,但夫差的人生导师孙武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旦有战争,不管大小,都是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胜负结局,常会出乎意外。明明胜利在望可伸手捞到果实,猛然风云突变,只能落荒而逃,甚至兵覆将陨;明明败局已定,突然绝处逢生,乾坤倒转。

    这就是战争,确定性极差,结局神仙难料。

    所以孙武拼命告诫将军们,两军对垒,千万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那是你死我活的抉择问题,绝非儿戏。夫差是孙武的拥趸,他跟勾践一样也有枕中书,只不过勾践枕中藏的是“九术”,而夫差枕中藏的是《孙子兵法》,每天一读,孙武论兵法的所有至理名言,夫差早就烂熟于胸。

    何妨越人的顽强斗狠自己是见识过的,他们没有教条,不守常规,别人国与国之战,总是城池争夺战,城池中有一家老小、祭祖的家庙,城池破了,国家也就亡了。越人别出心裁,才不管老小、家庙,他们会脚底抹油,跑到野外去守山头,城池争夺战变成山头争夺战。山头争夺战进攻一方的消耗是很大的。

    吴人一定能灭了越国,对这点夫差信心十足。但要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他的心里却没有底。损失一定很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到什么程度?如果吴国因为这一战而元气大伤,要几年后才能恢复战力,这是夫差最担心的结果。吴国大军不能随便消耗,自己以后要靠它称霸天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现在“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善之善者也”?

    不仅是屈人之兵,而且直接把敌人的军事力量变成自己的军事力量,更是孙子用兵一辈子想追求的最理想效果:“胜敌而益强”,打败敌人。不仅没有伤了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强大。

    夫差被完全说服了。为了表示感谢,第三次站起来对子贡行大礼,这回行的是跪拜礼,在夫差眼里,子贡这样的人物才是自己真正的“帝师”。

    子贡的下一步是要去越国说服越王勾践,他怕时间拖得太久,等在鲁国的田成子不耐烦起来,违背承诺胡作非为,必须风雨兼程、速战速决。所以连夫差命人用“七牢”这样的盛宴来款待他,也不敢消受,登上自己的马车继续南下。

    夫差亲自把他送到了胥江边的码头上,并且奉上一千金,给子贡当盘缠。

    子贡没有享用“七牢”盛宴,对这一千金盘缠却照收不误。

    子贡不贪财,但他有先见之明,劫富济贫,这一千金对吴王来说九牛一毛,对越人来说,很可能就是救命钱,大有用处。

    人一旦有了同情心,总是站在弱者一边。吴人对越人欺压太甚,子贡此时对生活在艰难苦恨中的越人心怀仁慈,虽然夫差有一千金的施惠,本该“吃人家的口软,拿人家的手短”,但子贡是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外面圆通,内心正直,还是衷心希望越国能躲过一劫,完成复国大业。

    停止伐越,让夫差大大喘了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轻松感出自肺腑,来自人的潜意识。夫差自从爱上西施,对越人的映象已经大为改观,西施总是那么美好,爱屋及乌,生她养她的浣纱溪仿佛也变得令人神往。要不是西施狠狠伤了他的感情,夫差真的不想找越人的麻烦,更别说灭其国。

    其实夫差的潜意识早就开始反感伐越,只是他自己不清楚而已。

    伐越之念的产生是因为西施半夜里叫出范蠡的名字,泄露了西施内心的秘密。夫差一时难以接受,这才下决心要惩罚她。

    可是西施真的因此就应该接受惩罚吗?

    不见得!

    夫差是一个极重情的人,既然对西施产生了挚爱之情,那份情感绝不可能说没就没了,一定是藕断丝连。

    这个时候夫差的心里开始平静下来,妒忌之情慢慢被理智替代,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西施的“不忠”,反而觉得自己有错在先,感情用事,行动鲁莽,而西施其实是情有可原。西施被迫入吴之前是有丈夫的,对丈夫缱倦情深,人之常情,反而更显西施的冰雪品质。假如她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旦成了吴王的如意夫人,享受荣华富贵,接受万人景仰,早把原来的丈夫抛到了九霄云外,怎么还可能在夜半时分叫出丈夫的名字?

    你夫差难道更喜欢水性杨花的女人吗?绝对不会!夫差对女人的苛求无与伦比,有些诸侯国献给他的美人看上去不错,可是失于调教。这些看上去过着饮风餐露神仙般生活的美女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对着一桌珍馐佳肴贪吃之相毕露,大快朵颐,饿死鬼投胎,夫差马上会大失所望,拂袖而起,从此你个美女这辈子别想再见到他。有些美女是管不住自己的下面,本来英雄美女好好喝着、聊着的,卿卿我我,她不合时宜会放一个臭屁,掺合在酒香茶香中,连美酒也被污染,诗情画意烟消云散,对不起,这些管不住下面的美女比管不住嘴巴的美女更惨,一辈子只能在冷宫消磨时光,除了口粮,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要自己织。

    夫差太唯美了,因此被他挂记着的女人少之又少,西施和郑旦是他值得为之动情的精华中的精华。

    他哪里知道这西施和郑旦虽然出身低微,但得益于文种的“化民术”,在山阴土城中受过周朝宫廷大师严格专业的培训,应酬的对象就是天下诸侯。

    感情之事不能强求,更不能抽刀断水,只希望西施能慢慢那回心转意。一旦西施移情于夫差,同样会忠贞不二。

    夫差只能这样幻想着。

    夫差此时来个大拐弯,已经拿定主意放下屠刀。

    吴人现在需要的不是越人的头颅,而是流淌在他们身体里的鲜血:一百乘战车,三千带甲士兵。如此抽血,几乎连机体失血后能不能呼吸保命也是问题,还谈什么兴风作浪?

    还能不能保命那是越人的事,与夫差无关。

    吃肉变成了喝血。

    吃肉不明智,涸泽而渔;喝血就变聪明了,以鱼养渔。

    夫差因为子贡的点拨,一念之差,越人得以逃过一劫。

    但夫差主意改变太突然,他和子贡的交谈突然而短暂,在千里之外的山阴小城的越人毫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几天前传来的消息是吴人马上就要杀过钱塘江来,所以举国惊恐,开始以家族为单位,扶老携幼南奔。只有不甘屈辱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才不肯南下,作散兵游勇状,枯等在江边,准备和南渡过来的吴人一较生死。

    此时范蠡在若耶溪边练兵,越国都城山阴小城只有勾践和文种正在“卧薪尝胆”。

    吴国突然要灭越,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勾践的卧薪尝胆和文种的阴谋九术都不是治国的特效药,不能马上见效,需要时间的发酵才能发挥作用。吴国突然出手,等于把越国中兴之翼折断、粉碎。

    两人想不明白,夫差为什么突然出手要灭越。越国第一美女西施送给吴王为如意夫人总应该有点作用吧?难道西施在夫差面前失宠、或者被杀不成?

    可是从吴国黑夫和计昵处传回来的消息是西施在姑苏台上好好活着,过的是花天酒地的好日子,每当酒饱饭足还常去姑苏台上举目远眺,欣赏姑苏胥江异国他乡的美景,西施的日子过得比他这个越王更风光潇洒。

    这时的勾践正在卧薪尝胆磨砺自己的意志,穿得像乞丐,吃的是猪食,把珍馐佳肴放在案几上,供奉鬼神,自己只能看不能尝;把最华美的五彩绸缎挂在墙上,任其华彩褪去,自己只能看不能穿。这是提醒自己和越国子民,越王有锦衣玉食的条件,但是只要吴国不灭、越国不兴,他勾践就没有资格享受王者的待遇。其实光是看勾践的夸张表现,夫差就有一百个理由灭越。可是夫差却偏偏没有看到、听到,或者已经传到耳朵里,仍以为只是死里逃生的勾践的精神变态、自我作贱,不足为患。

    既然西施过的是神仙一样的日子,说明夫差给他的待遇就是仙女的待遇,西施美女等于就是吴国对越政策的晴雨表,怎么毫无预兆可能发兵灭越呢?你夫差搂着人家的美女、喝着人家的美酒,却想着把这家人连根端了,岂有此理?勾践根本没有想到事情的起因回事西施半夜里梦呓,叫出了丈夫范蠡的名字,要是被勾践知道,西施的父母很可能遭受郑旦父母一样的遭遇。在勾践眼里,西施和郑旦,甚至是所有越人都主动负有振兴越国的国家使命,要是侮辱了自己的使命,只能接受越王最严厉的惩罚。

    吴人突然备战,事出匆忙,勾践和文种都陷入束手无策的惊恐状态。

    起初还怀疑消息是伍子胥炮制出来的,伍子胥唯恐天下不乱、吴越不争,就是想引起越人的恐慌。可是接下来的几天,事态渐渐明朗。每一个时辰就有探子急匆匆过江来,报告吴国大军的动态情况,显然再不能自欺欺人,伐越是吴国的国家行为,不是伍子胥的个人臆想。

    短暂惊恐之后就是极度愤怒。困兽犹斗,放手一搏。逃跑已经不是可选项目,越人从深山老林出来进入文明世界才一百多年,正处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渡阶段,不可能走老路再次回到石器时代,变成文明人的猎物。这是做人还是做野兽的选择,越人只能选择做人,因逃跑而活着比血战而死痛苦百倍。

    于是勾践一面命文种连夜赶往若耶溪,把范蠡的三千人马、一百两战车拉倒山阴城来,准备和吴人一决雌雄。一面命祭养调集山阴城附近的老百姓把山阴城的四面城墙修葺完整。当时的山阴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一座城池,他的北面朝向吴国的一方是不容许有城墙的,越人对吴人不能设防,现在吴人撕毁和平盟约,那山阴城就有资格成为一座真正的有防御功能的城池。

    子贡赶着千里马风尘仆仆来到山阴城下时,人和马都累的不行。但马是千里马,尽管汗如雨下,架子不倒,依旧神骏,这人就不行了,帽子歪戴,衣衫凌乱,脚下的一只草屦连什么时候弄丢的都不知道,只剩下一丝喘息的力气。

    子贡为了不辱使命、拯救恩师的祖国确实够拼了。孔圣人教出来的弟子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他看不起种田人,上下人等的分工过于明确,以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君子动嘴巴,可以口角生风,席卷千军万马,可是让他们动手,抓一只鸡等同擒虎。现在终于尝到轻视体力劳动的苦果了。

    子贡伸手向站在城外指挥石匠们建造城墙的祭养要水喝。

    当时建造山阴小城的石头是从东面的石宕山取来的,用料量很大,以致后来成了一个不小的湖泊,号称东湖。山阴城和东湖有点距离,石匠们来来往往运料,伙食不足,只能靠茶水补凑维持生命机能。喝冷水会伤五脏,所以茶水供不应求。子贡要水时,石匠们刚刚补充过水分,瓮底只留下一手背茶汁,大概够一个人喝,这还是石匠们手下留情,留给祭养的。要是被子贡喝了,祭养就要冒中暑的危险。正是夏历六月盛夏天,一个人中暑会有性命之忧。

    可是祭养却还是把茶水留给了素不相识的路人子贡。祭养是个大忠臣,对勾践和越国忠贞不二,却长着一个不善于思辩的脑瓜。勾践卧薪尝胆、投醪河井等举动作为国策被万民颂扬,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行下效,从职责上认定自己应该把享受让给他人。

    哪想到正是这瓮底“一手背”茶水的谦让,子贡报恩,祭养得以大难不死,不过这是后话。

    子贡喝上了祭养让给他的水,大为感动。越人璞玉未琢,可文明人却不断欺负他们,令人同情。子贡对他们印象本来就不错,现在喝了祭养让出来的水更是锦上添花。他决定要帮祭养一把。

    此时的祭养正在为北面城墙要不要开门烦闷,吴人就要入侵攻城掠寨,这里是双方接触第一战,必然会全力进攻,没有城门对越人一方来说省事不少。可是作为越国的都城竟然没有一扇北门,大损国威,吴人一定会站在城下讥笑,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那滋味可不好受。祭养斟酌再三,决定“中庸”一下,开门,但只开小门,可以让一个人勉强通过就行了。

    祭养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子贡已经喝过水能说话了。

    子贡笑着对祭养说道:“大人尽管把北门开大,大到中间可以让两辆战车交驰而过,两边步兵可以鱼贯而入。因为你们的山阴小城的作用不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是为了迎接从千万里之外凯旋归来的将士的。”

    子贡此话一出,祭养大吃一惊。人家越人已经灰头土脸等着吴人来挨揍,还想指望大军凯旋归来?祭养初闻此话还是恼怒的,一肚子恶气正没出处呢!可是当他仔细打量说话人的时候,就不敢发作了。这时的子贡基本恢复正常颜色,君子特有的“浩然之气”又回到胸中,忍不住将“气”通过举手投足散发出来。祭养脑子不活络,只能说明他有意识欠缺,并不代表他的潜意识有问题,反而厚道人的直觉比机灵鬼的直觉更好使。祭养隐隐感觉出子贡身上那种摄人的气场,满满的是正能量,把附近那些这些石匠身上散发出来的负能量冲荡个稀里哗啦。这些石匠一直在抱怨,反正就是一个死字、一个拼字,还干吗搞什么建设呀?

    祭养知道子贡有来历,不敢得罪,于是说道:“谢谢这位客人的金口吉言。可惜眼下我越国大难临头,吴人就要来灭国,几天之后这里就是死伤遍地、惨不忍睹的地狱世界。我等生是越人,死是越鬼,老天注定,劫数难逃。先生你可是无辜的,还是劝你及早离开是非之地为妙。”

    祭养心生绝望,却想着一个素味平生的外乡人的安慰,子贡再次为之感动。子贡朝天哈哈大笑,说道:“这位大人,只要你现在能把我活着送到越王宫中,在下保证吴人决不会南下灭越,你们依然可以好好过你们的苦日子。”

    祭养此时已经知道子贡绝非等闲之辈,只是不知道是哪路高人高人,忙问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阁下让我带路去找敝国大王,总得带个名讳。”

    子贡说道:“在下卫国人,复姓端木,字子贡。因为家师是鲁国人,所以我等和鲁国渊源颇深,也算半个鲁国人。这次千里迢迢从鲁国来,是来帮助吴国和越国弭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