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拜师历险记 > 第42章 路遇中暑的大叔

第42章 路遇中暑的大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守田逃过了长江后,向一个四川的中年商人打听入川路线。这个商人大叔是个热心人,听他是北方口音,而且是一个人要到四川去,便嘱咐他:从金陵城出发去四川,可走水路也可走旱路。但水路坐船需逆江而上,全靠纤夫们拉船才能前行。由于这是有钱人游山玩水所走的路线,所以一般的商贩都走陆路。然而陆路入川,一路上也艰险无比。加之你不识路径,一定要与商旅结伴而行。这样在路途上,无论是吃饭还是住店,都比较安全。

    陈守田谢过了大叔后,便跟随入川的商旅们上了路。有了金陵城受骗的教训,他一路上说话办事,都变得谨慎起来了。在入川的路上,他跟着大伙儿走路走大路,住店也住大店,轻易不和别人闲聊。就这样走了两个多月,受了千辛万苦,他终于来到了巴东地区。这一日,陈守田与结伴的商旅们分手后,便开始独自行走。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此时虽说刚过了农历夏至,但巴东一带的天气已非常炎热。更要命的是,巴东的山路崎岖坎坷,而自己寻找的高僧又不知在哪里,面对连绵的大山,他陷入了迷茫。

    守田心道:在金陵城时,因当时情况紧急,为了逃出虎口,自己慌慌张张地跑出城来。然而懂医的高僧姓甚名谁,在哪个寺庙里居住,自己也没有向淑云姑娘问清楚。只记得她说,懂医术的高僧,住在四川的一座深山寺庙里。四川这么大,到什么地方去寻找高僧呢?

    他琢磨了半天:既然懂医的高僧如此有名,那中医的同行里,一定有人知道他住在什么寺庙。如果到重庆城里去打听中医同行,应该会有高僧的消息。打定了主意后,陈守田朝重庆城而来。

    这一日上午,守田在山路上行走,途中觉得口干舌燥,便随手拿起了身边的水葫芦。他这才发现,水葫芦早已是空空如也。就在他懊恼的时候,只见前边的山坡上,隐约出现了一个小村庄。

    见此情形,守田便准备进村去打水,顺便打听一下此地是否有懂医的高僧。但就在这时,忽听前面的树荫下,有个老头正在吆喝着卖水果。守田见状大喜,一溜烟地跑了过去。他看老头的水果摊上,只有早熟的西瓜,刚采摘的李子以及葡萄等几种水果,便花了三个铜板,要了两块西瓜,买了一串葡萄。

    守田想打听高僧的事情,便吃着水果与老头闲聊起来。他问道:“小生听说巴东一带盛产枇杷,然而小生一路行走,却没见有人卖枇杷。枇杷果能生津止咳,小生很想尝尝它的味道。”

    老人听他的口音是北方人,便笑笑道:“年轻人,这你就不懂了。枇杷果虽然是我们这儿的特产,但它是早熟水果。每年的立夏前后,是枇杷果的产果旺季。现在已过了农历夏至,你当然见不到有人卖它了。不过,你要是想吃枇杷果,一会儿可以到我家去。老汉小院的树上,还有一些晚熟的枇杷果,但味道口感就差多了。”说着,老头指了指前边的村子,示意自己就住在那里。

    守田听了连声称谢。他见老头很健谈,就向老人打听起了高僧的事情。而老人知道他想到重庆去,便嘱咐他道:重庆是座千年古城,城里的名医确实很多。小伙子如打听不到高僧的下落,在重庆城里找个高师学医也未尝不可。但老汉要提醒你一句,前年奢崇明反朝廷,他的党羽樊龙,曾占据重庆达九个月之多。直到去年入夏后,朝廷官军才收复了重庆。由于那一带局势不稳,所以小伙子想打听懂医术的高僧,还是暂不去那儿为好。”

    老人还说道:“至于打听懂医的高僧,老汉也觉得不是太难。一个有名望懂医术的高僧,肯定方圆几十里都有名气。小伙子只要辛苦点,去深山老寺里打听一下消息,或者走访一些老年人,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另外,小伙子在寻师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谢过了好心的大爷,守田继续前行。这日晚上休息后,他又在客栈里琢磨:今日卖水果的大爷说得对,自己寻找懂医的高僧,应该到寺庙里去问询才对。但四川的寺庙众多,自己从哪里开始寻找?如果边走边问,那只能是碰运气了。大爷还告诫自己,现在不要去重庆城。但假如在附近的山里找不到高僧,难道自己还要去成都府?就这样,他一晚上都在胡思乱想,入睡时已到了后半夜。

    陈守田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太阳已升得老高。与店家结账后,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他腰缠着褡裢,肩上斜跨着一个水葫芦,便匆忙出发了。但由于今天出来的晚,因此到了午时,他仍在山上赶路。然而他没想到,午间的山路上高温似火,把陈守田热的浑身冒汗。

    此时他心道,早就听说巴东一带夏季热如火炉,没想到这儿的天气竟如此厉害,自己现在大汗淋漓,浑身上下像洗了澡!如果每天都是这种情况,这可要中暑了。看来从明天起,自己要早早上路了。

    想到此守田叹了一口气,先取过身边的水葫芦润了润嗓子。接着,他想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会儿。谁知他放眼望去,却见四周树木稀疏,竟然没有一块乘凉的地方。为了躲避这午间的高温,他只好耐着性子,又爬过了一座小山。这时,他发现前面的坡上有几棵黄桷树,其中的一棵树树冠高大,树下有大片的阴凉。见此情景,守田欣喜万分,便直奔这棵黄桷树而去。

    但就在这时,前边的山路拐弯处,突然传来了救命的哭喊声。守田闻声吃了一惊,急忙顺着哭声找了过来。拐过了山弯,他见前面的山坡上躺着一个中年人。一个十三四岁女孩,正抱着中年人又哭又叫。

    守田见状,三步并做二步跑了过来。他看到,中年人此时双目紧闭已经昏厥。而他身边的女孩,因害怕正不停地哭喊,清秀的脸颊已变成了花脸。

    守田急道:“小妹妹,这是你的父亲吗?”女孩擦擦眼泪,点了点头。

    守田接着道:“小妹妹,我是一个赶路的小郎中,恰好路过此地。大叔这是中暑昏迷,需赶快急救。你若相信我,我给大叔看看病怎么样?”女孩听守田是外乡口音,她用迟疑的眼光,先打量了一下这个秀才模样的大哥哥,然后才点了点头。

    守田帮着女孩,先把大叔抬到了前边的黄桷树下,然后拿过随身的水葫芦,给他灌了几口水。接着,守田把昏迷的大叔扶着躺平,随后解开了大叔的上衣领口,同时把他的头部垫高。守田见大叔是因中暑引起昏迷,需要急救,便从怀中取出银针,先在大叔的人中穴上针灸,又在他的十个手指尖上放血。

    在银针的强刺激下,大叔慢慢睁开了眼睛。守田见大叔的病情已经缓解,又从怀里摸出了一粒药丸。原来守田见一路上天气炎热,早已准备了一些去暑的丸药。此时他心道,今日这药丸正好派上了用场。

    守田取出了药丸后,示意女孩儿把药丸分成了小粒,然后放入大叔的口中。接着,他用葫芦中的水,帮大叔把药丸送了下去。接下来,守田又在大叔的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进行了辅助治疗。

    看到父亲苏醒了,女孩不停地向他道谢,问过了守田的姓名后,女孩还要给他叩头。守田急忙制止道:“小妹妹,救死扶伤,是我们郎中的本分。哪个郎中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出手相救的,小妹妹不必多礼。”

    大叔苏醒后,此时他虽然不能说话,但也点头向守田示谢。针灸结束后,大叔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便挣扎着想要起来,同时示意女孩准备回家。女孩见状,又一次谢过了守田。接着,父女俩便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

    谁知父女俩没走多远,大叔身子一歪,眼看就要摔到。守田见状,急忙跑过去扶住了父女俩。他对女孩儿道:“大叔中暑后,身体非常虚弱,根本不适合走远路。既然大叔回家心切,小妹妹在前面带路,我送大叔回家吧。”说完,他背起大叔就走。

    接下来,山路上沟沟坎坎,一路上歇歇停停,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陈守田在前面的山坡上,终于看到一个小村庄。女孩这时告诉他,前面的小村子叫猎户村,他们家就住在这里。

    当守田背着大叔,来到几间竹子搭成的屋前时,一个中年妇人正在屋前东张西望。听到了来人的脚步声,中年妇人转过了身体。女孩这时对守田道,中年妇人就是她的娘亲,而眼前这几间竹子结构的屋子,就是他们的家。

    当女孩的娘亲,知道是守田救了自己的老伴,她含着眼泪道:“我们遇到贵人了,我们遇到救命的恩人了??????”

    回到了大叔家的竹屋,守田见大叔的病情已经好转。便给他又服了一粒祛暑的药丸。工夫不大,见大叔已能开口说话,守田就把怀里的几个药丸全部拿了出来,他嘱咐了大叔大婶一些注意事项后,就准备告辞。而大叔一家人,却谁也不准他走。

    大婶对守田道:“现在天色已晚,再说猎户村山路难行,救命恩人说什么也不能走。大婶家的茅舍虽然简陋,但救命恩人无论如何要住上一晚再走。”而一旁的女孩,这时拉着守田的胳膊,说什么也不放松。守田见大叔全家人诚心挽留,只好答应留下来。接着,他与大叔大婶寒暄了几句,互相通报了姓名,然后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