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天兵在1917 > 487 找麻烦

487 找麻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蒋很无耻的再次向干爹伸手了,那么美国人给没给呢?给了一部分,但并没有完全满足老蒋的需求,比如说那500架战斗机就真心只兑现了一小部分,而且给的还是美国人不用的p-39和p-40。为什么这么保守呢?因为老蒋给罗斯福的印象真的不好,如果不是这一次滇西作战刮军真的出动了,那罗斯福还真的什么都不想给。

    除了给了战斗机之外,美帝还给了刮军一部分枪支弹药、坦克和火炮。不过同战斗机一样,也不是给的最先进的型号。比如枪支弹药给的以缴获的98k和加拿大生产的布伦轻机枪为主,坦克大部分都是m3轻型坦克,此外还有一份美军淘汰的m3格兰特中型坦克,m4也给了一小部分,但是以最早期型号为主,反正这些在美国只能算洋落。至于火炮给的是以淘汰的美版75小姐和m2105榴居多,155毫米以上的火炮基本都没给。

    更主要的是,罗斯福给了军火不假,但是却要老蒋做出承诺,那就是这一批美国援助的军火不得用于内战,只能用来打鬼子。可见罗斯福对老蒋是多么的不信任。当然老蒋也确实不可信任,因为这位根本就没把对罗斯福的承诺当一回事,满脑子都是先把军火骗到手再说。

    不过罗斯福和史迪威也防了老蒋一手,这些军火暂时只交给驻印度的远征军,而不送往华夏本土。老蒋你想要这些军火的话,那赶紧的麻溜的打通中印交通线,交通线打通了,这些装备才是你的!

    很显然这就是钓鱼战术,大概是罗斯福觉得蒋委员长绝不肯尽全力打鬼子,为了让其给力一点,得多上点饵!

    你还别说,老蒋还就咬钩了,比历史上那种不情不愿的开展滇西战役要积极得多,面对鬼子固守的松山,他是下令何绍周的第八军豁出去了打。在老蒋不计代价的投入下,对松山的攻击就像狂风巨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那真心是相当的惨烈。

    刮军腊勐野战医院新39师少尉军医黄执中回忆说:“连续对日寇阵地发起了五次大规模冲击,伤亡惨重……大概击毙日军850余人,俘虏9人,我军则伤亡六千余人……尸体太多,天气太热,只能挖了三个大坑草草掩埋,这三个大坑分别能装一千人、八百人和五百人,都被填得满满的……”

    年逾八旬的洪绍昆在战后抵达过松山战场,当时他是一名训练教官,多年以后回忆起松山的惨状和残酷依然是唏嘘不已:“战斗一结束,我们就抵达了松山,汽车还没有到腊勐,臭味就扑鼻而来,而且越来越浓烈,堵得人胸口难受,仿佛能把空气都凝固。我们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在松山所见到的东西,第一是尸体、第二是尸体、第三还是尸体,场面太惨了,我们是一路走一路哭……”

    “松山是由许多山头组成,相当的大,凡是日本人的阵地,树木都被炮弹炸断或者连根拔起……每一段坑道、每一个地堡都是经过搏斗才占领的。除了尸臭外,还有猛烈的硝烟味……我们沿着部队的进攻路线一路走上去,到处都是还保持着临死时各种姿态的尸体和被炸飞的人头,其他手脚、大腿也是随处可见,真实触目惊心!”

    “我们住在帐篷里,每天老是听到推土机突突突的声音,那是推土机在掩埋尸体。他们用推土机把尸体推到挖好的坑洞里,然后推土掩埋。尸体堆里有时候会发出呻吟或者蠕动,人们就停下来,找到或者的人拉出来继续干活。根本不清点人数、辨认尸体和登记胸章,有时候甚至把死者的随身武器一起埋掉。”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掩着鼻子跑过去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可人家根本不理睬我,在一旁的军官把我拉开,说是有的人已经死了一个多月了,如果发生瘟疫就更加可怕……”

    刮军那边真心是人命不值钱。大概对刮军来说大不了继续拉壮丁就是了,松山战役打下来,真心是血流成河。最后唯一可能感到愉快的就是老蒋,他想要的军火终于可以到手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在滇西战役进行的同时,老蒋还命令汤跑跑反攻,去河南收复失地。在老蒋看来,既然冈村宁次的华北方面军主力已经被八路军吸引走了,那么收复失地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当然,老蒋当时考虑的不仅仅是收复失地,他认为不管邯郸那边最后是谁胜谁负(老蒋认为还是鬼子获胜的可能性更大),接下来在河南都能捡便宜。如果能收复河南全境,今后离河北、江苏都近不少,一旦鬼子被击败了,他的人马可以更快的去接收胜利果实。

    老蒋也考虑了最糟糕的可能性,万一鬼子击败了t共之后回头找他的麻烦,反正他是继续让汤跑跑戴罪立功,以汤跑跑的行动力,鬼子估计是追不上的。

    只不过老蒋唯一没有考虑过的那种可能就是t共打赢了鬼子,在老蒋看来这大概是天方夜谭。只不过在1944年8月,这个天方夜谭越来越有趋势变成现实。

    8月5日,冈村宁次发动了最后一波猛攻,他的几个师团一字排开猛冲猛打,但就是奈何不了115师。在115师指战员的严防死守下,鬼子被耗尽了最后一点锐气。而此时,离129师已经完成了休整正在悄悄南下,有行动的还不止129师,贺帅领导的120师也成功拿下石家庄,歼灭了两万多鬼子兵,打扫完战场之后,也立刻向南转移,准备增援115师和129师。

    不光是八路军那边打开了局面,在山东,新四军在陈帅和粟大将的带领下也是打得有声有色,通过不断地运动终于找到了战机,果断出击一口气歼灭了鬼子两个联队。

    两个联队似乎不太起眼?不过这真的不能小看,因为新四军的装备比八路军稍差,而且兵力也少一些,和两万多鬼子周旋还能虎口拔牙吃掉两个联队,真心是很不容易!

    而通过这一战粟大将也真正为自己正名了,之前的粟大将在t共的将星当中说实话并不是十分耀眼,根本没办法跟林帅、陈大将这种黄埔高材相比。而这一战中,粟大将是初步打出了自己风格,你问什么风格?一个字就可以形容险!

    可能后世的宣传中粟大将给人一种常胜将军的感觉,似乎就没有其摆不平的敌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粟大将入伍以来,长期都是敌强弱我,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可是比八路军弱不少,面对的环境也更复杂,粟大将几乎就是一路周旋走过来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t共的精锐全部被太祖送去了东北,在关内只能采取战略守势,粟大将的部队又长期活动在敌人实力最强大的区域,时刻面临着围剿,那日子真心不能说有多惬意。

    这种特殊的环境就造成了粟大将特殊的作战理念和风格,那就是行险。林帅可能有七八分把握才能打的仗,那粟大将有三四分把握就敢动手,因为不动手可能就错过了战机。毕竟是敌强我弱,你要是不抓住每一个机会根本就没办法生存。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林帅在粟大将那个局面,恐怕愁都得愁死,所以其后来一直说粟大将打的是神仙仗。

    当然,喜欢行险并不完全是好事,兵行险招就跟赌博一样,要么是大胜要么就是大败。在解放战争中,粟大将一度在山东待不下去只能去豫东活动,一个原因是敌人确实很强大,另一个原因也是其战机选择的有点毛糙。

    当然,这一次粟大将是成功了,险之又险的抓住日军的空隙钻了进去,虎口拔牙吃掉了鬼子的两个联队,但是在战后回想起来,还是很吓人的。

    粟大将的故事暂时说到这里,继续说刮军。老蒋一面命令汤跑跑收复失地,另一边也在谈判中同t共不断周旋。这就要说道之前提到的喜欢当搅屎棍的英国佬了。

    英国人是一面在谈判中帮助老蒋拖延时间,今天丢出一个提议,明天又说一个建议,总而言之是不断地的制造问题。当然,这仅仅只能拖延时间而已,对英国人来说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在李尔文看来只有釜底抽薪。怎么釜底抽薪呢?李尔文建议去做老蒋的工作,如果老蒋能站在英国这边,那正好能堵上美国人和俄国人打着尊重华夏主权的借口。你不是说尊重华夏的主权吗?现在代表华夏的政府都承认了英国的既得利益,你们美俄总不能自打耳光吧?

    所以在丘吉尔的命令下,英国一改之前对刮民党的冷淡,真心是嘘寒问暖啊!又是给贷款、又是给军援,还故意在国际舆论上表扬老蒋,说其不愧是华夏的抗日领袖,是伟大的领导。反正高帽子又不要钱,那是使劲的招呼。

    一时间老蒋不要说飘飘然,但心情总归是相当不错,连带着对重庆谈判也不是那么上心了。原因也很简单,既然英美该给他的都在兑现,那么何必跟t共一帮泥腿子扯皮。正经的等抗战胜利了,以中央政府和领袖的权威权力剿匪才是上策嘛!

    所以在谈判中刮民党方面一改之前的“退让”,开始变得咄咄逼人,张口闭口就是要t共接受中央的领导,服从中央的安排,至于其他的,什么都不承诺。

    “英国人又在作死了,”得到雅科夫的汇报之后,李晓峰很平静的说道:“看来必须敲打敲打这些白痴了!”

    之前,李晓峰保持冷静选择围观,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因素,虽说苏联和美国基本就华夏问题“达成一致”,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关系还是相当亲密的,罗斯福不可能完全丢开丘吉尔不管走单边政策。所以面对英国人的小动作,李晓峰选择让美国人去解决,这是你们表兄弟之间的破事,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

    不过有趣的是,美国人却选择了装聋作哑,无视了英国人搞风搞雨,以至于让事情发生了较大的反复。这时候如果李晓峰再不表态,那真心会被美国人和英国人当成好欺负了。天地良心,李晓峰可不是好欺负的主儿。

    “给美国人招呼一声,”李晓峰冷冷地吩咐道,“如果他们还不当一回事,那就给英国人一点颜色看看!”

    雅科夫立刻领命而去,很快罗斯福就收到了某仙人放出来的口信,很显然某人的意思是,如果你们美国佬继续不吭气,那可别怨我很揍英国佬了。

    对此,罗斯福依然表示沉默,他就是不表态。为什么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他确实不方便敲打英国人,毕竟两国现在的合作关系异常的紧密,在西欧又拥有相似的利益,从战后长远看,不适合同英国人闹得太僵了。

    当然,这个原因并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是第二个原因,罗斯福想要看一看苏联的实力底线究竟在哪里,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其是不是能死死地吃住英国呢?如果能,那么之前的那些利益划分就没有问题,反之就需要调整。说白了,罗斯福是将英国人当成了验金石,准备查查苏联的成色。

    那么李晓峰是怎么应对的呢?实话实说他确实没有什么敲打英国人的好办法,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选择了伊朗作为目标。从1941年开始英美苏三国纷纷进入伊朗,这个国家就处于大国政治势力的角逐之中。

    作为巴列维王朝的末代国王(这个王朝也只有两代人)穆罕穆德.礼萨.巴列维的统治真心不算牢固。因为这位国王上台并不是顺理成章的,而是其父礼萨.汗因为同纳粹眉来眼去被英美苏三国同时盯上了,强迫这位老国王下台,并将其驱逐出伊朗。

    巴列维刚刚上台的时候比傀儡是强不了多少,在英美苏三国的压力下,这货就是个幌子而已。别看二战胜利之后伊朗似乎是牛逼,将苏联军队驱逐出了伊朗国境,还反攻阿塞拜疆,但实际上谁都知道,那不是巴列维有多牛逼,而是其背后站着英国和美国,没有他们的撑腰他就是个蛋。

    实际上后面的历史我们也能看出这位巴列维真心不是什么政治强人,1951年摩萨台出任伊朗首相之后,巴列维实际上就是人形图章了,干脆就是被软禁了起来。直到摩萨台越来越让英美两国不满意,中情局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这位国王才被放出来。

    不过,这对巴列维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不过是从摩萨台的傀儡变成了美国人的傀儡而已。在他的统治下,伊朗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对立情绪也越来越激烈,然后到了七十年代末,霍梅尼吼了一嗓子这位国王就轰然倒台不得不流亡国外。

    可以说巴列维王朝的结局其实从这个王朝创建开始就注定了,礼萨.汗就是走的政变上台的道路,二世而亡被政变推翻也是合情合理。

    当然这里不是要讨论巴列维王朝的正统问题,而是苏联在伊朗给英国制造麻烦的问题。在礼萨.汗上台之前,伊朗百分百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和华夏一样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也就是二战爆发,大英帝国实力衰退,这才给了美苏介入的机会。

    不过英国人也是太贪得无厌了一点,伊朗的石油收益大部分都进入了大英帝国的口袋,这是一个极其致命的问题。英国人如果死咬着这一点不松口,那么这个问题迟早要爆发,哪怕是此前跟英国人走得很近的摩萨台,最后在涉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断然跟英国翻脸了。可见英国虽然在伊朗的势力很大,但是并不稳固,显得摇摇欲坠!

    李晓峰就最擅长在这种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上做文章,很快,按照他的指示,kgb开始接触刚刚重新当选为议员的摩萨台。

    “接触摩萨台有用吗?”雅科夫提出了不同意见。

    确实,摩萨台这个家伙此时还是持有亲英美立场的,指望他去给英国人制造麻烦,似乎是不太现实。但是李晓峰却说:“摩萨台这个人还是有点制造麻烦的能力的。告诉他,苏联政府愿意从伊朗撤回驻军,并支持伊朗收回石油权益的努力。”

    雅科夫是依然不相信这有作用,但是李晓峰却不打算做更多的解释了。摩萨台这个小棋子大用没有,而且他也不可能完全倒向苏联,但是通过他给英国人制造麻烦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助长他的“野心”,让他有同英国讨价还价的勇气,就足够给英国人喝一壶的了。更何况,苏联在伊朗还不止一颗棋子可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