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 第七十六章 伍子胥之死

第七十六章 伍子胥之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夫差听进了西施的话,对伍子胥处置不当要落得遗臭万年的骂名,心里惕然。为了证明自己执法不失公允,不惜兴师动众,被离奉命入宫后,他又把左右两位史官都请到宫中来记录本次重大事件。

    夫差当着史官的面宣布了伍子胥的罪证,又当着左史、右史的面把步光之剑交到背离手中,命他单枪匹马赶往姑苏城赐死伍子胥。

    步光之剑是吴王诸多宝剑中最恐怖也是最臭名昭着之剑,它是专门用来赐人自尽的。多年前,槜李之战吴国败给越国,吴王阖闾殒命,伍子胥内疚不已,曾经想用此剑自杀以谢罪,当时被夫差等人夺下,没有自杀成,没想到今天情势逆转,夫差主动把自杀之剑交到伍子胥手上,让其实现未了夙愿。

    步光之剑是吴国君臣之间残酷无情的默契,一旦认罪自杀,将不再牵连家人,可以避免灭族之祸。

    这对伍子胥来说,已经是王恩浩荡。吴王这样处置伍子胥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害怕唾沫淹死人,遗臭万年,主意虽定,心里对伍子胥还是余恨未消,在送走背离前,对被离说道:“伍子胥有什么遗愿,尽管让他说吧。按照国法,这是灭族之罪,理当挫骨扬灰。但寡人的美人西施仁慈,一定要寡人心怀仁慈之念,寡人不忍伤美人的心,只好放他一马,赏他一个全尸,至于他儿子,寡人可以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

    夫差这算是蔑视伍子胥的行为艺术,你伍子胥有大功于吴国算什么?你伍子胥贵为一国之相又算什么?不如我身边美人的一句话。当年你拚死卖命谏言要杀西施美女,西施不但没记恨,而且仇将恩报,在危难之际要救你一命。可见你伍子胥忘恩负义、刻薄寡恩到了何等地步,竟然不如一个女流之辈。

    夫差用这种方式发泄对伍子胥卖国行径的蔑视和仇视。

    被离接着这样一份尴尬差事,真算是倒了八辈子霉,到别人家里索要主人的命。吴王夫差若因此遗臭万年,作为具体执行者,他遗臭百年肯定是逃不掉了。

    除了名声之忧,还有性命之忧。要是这个被索命者不是忠臣,而是奸臣,岂肯束手就擒?一定铤而走险,拼得一身剐,敢把你大王拉下马。到时一定先把你这个王的使者、你这个索命鬼杀了祭旗,然后刀兵相见。

    伍子胥是忠臣,不可能造反,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

    被离不但不想做索命鬼,反而想救伍子胥一命。

    被离是忠臣,食君之禄,替君分忧,大王的命令不能违抗,但忠臣的性命也一样不是随便能害的。被离尚存侥幸之心,想救伍子胥一命。

    被离不相信伍子胥会犯叛国罪,其中一定另有隐情。他必须让伍子胥亲口说出来,如果真是冤情,就算拼着一死,也要让吴王收回这柄令人闻风丧胆的步光之剑。

    如果换做伯嚭的同党去执行,只要完成吴王的使命就算万事大吉,谁还管你伍子胥的死活呢?甚至落井下石,牵连他人。

    被离自感责任重大,一刻不敢滞留,连夜赶往姑苏城伍子胥的丞相府。

    被离一心相救伍子胥,可惜伍子胥根本不需要他的拯救,一听被离的来意,伍子胥面上一点没有惊讶之色,当然也没有惊恐之色,仿佛早就料到吴王夫差会派人带着步光之剑来索命。只是双手在不停发抖,但那也是因为愤怒所致,而绝非惊惧引起。伍子胥是复仇之神、愤怒之神,愤怒了一辈子,在生命尽头他拼命告诫自己不要愤怒,可是能做到吗?伍子胥在尝试改变自己。

    看着被离一脸焦躁、急于想知道事件真相的样子,伍子胥压抑着心中的愤怒,苦笑着说道:“大王没有错,老夫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感谢大王宽恕,赐我自尽,帮我伍家免去了灭族之祸。”

    被索命了,还得感谢索命者,滑天下之大稽。

    伍子胥开始梳发沐浴换衣,为自己即将踏上的行程做准备。

    被离急起来,说道:“卑职以为伍相国时被冤枉的。或者是另有隐情。若伍相国真是被冤枉的,卑职可以让大王收回步光之剑。”

    伍子胥摇头说道:“老夫没有被人冤枉,普天之下还没有人胆敢冤枉老夫的。至于隐情,有那么几分。老夫几年前就已经把犬子送到齐国避祸,至于给齐国鲍牧送去密信,告知吴王即将出兵伐齐,是为了能让大王明白,吴国和齐国战端不可轻易开启,事有轻重缓急,我们目前最可怕的敌人乃是越人,吴越必有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趁现在越人羽翼未丰,赶紧下手,不然必为所擒。”

    被离连连摇头,说道:“原来如此!伍相国这么如此糊涂?你怎么能用这么极端的手段逼迫大王就范?”

    伍子胥凄然而笑,说道:“成者为王败为寇,老夫的计划若是成功,可以成就吴国百年霸业,也成全老夫忠良美名,既然老夫的计划失败了,就是名副其实的叛国者,甘愿受戮,没有什么后悔的。请你也不要在大王面前别作解释,自讨没趣。”

    被离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代忠臣楷模走向自我毁灭。

    伍子胥正要拿步光之剑往自己脖子上抹,突然想起什么,走到自己书房里,取来一个拳头大小的五彩陶缶说道:“听你转述大王之言,老夫之所以没有遭灭族之祸,竟是因为西施求情。这是大王在讥刺老夫绝情寡义,老夫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不能欠西施这个人情,请你把这个陶缶送给西施,告诉她,此物在她危难之际必有一用,但愿能帮她渡过劫难。”

    被离不敢拒绝,只好老实答应下来,接过了陶缶。

    伍子胥完成心愿,又要挥剑抹喉,被离突然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这是吴王临走前特别嘱咐过的,如今心慌意乱差点忘记。于是一把拉住伍子胥的手,说道:“卑职临行前大王曾经嘱托,想问一问伍相国是否有什么遗愿。”

    被离此话一出,伍子胥的脸色突然转红,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愤怒实在控制不住,终于咆哮了。夫差你欺人太甚,实在无耻,我伍子胥有什么遗愿你夫差难道不知道吗?这不是明知故问羞辱人吗?

    伍子胥大喝道:“请你告诉夫差,老夫只有一个心愿,老夫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阖闾大城的南面城墙上,老夫要亲眼看着越国大军是如何打进吴国都城的。”

    伍子胥话音未落,挥剑断喉,一腔热血喷泉一样上冲,直接冲坏了屋顶,瓦屑四溅,高大的身躯像一堵城墙,訇然坍塌。

    被离回到阖闾大城复命,把伍子胥的遗言一字不漏告知吴王夫差。夫差大怒,本来还想假惺惺给伍子胥一个厚葬,给自己脸上抹粉,现在伍子胥死不悔改,竟然死了还在喋喋不休诅咒本王,那就只能不客气,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马革缝制的鸱夷子皮里,丢到了波涛汹涌的东海里。

    夫差自以为这是对伍子胥的羞辱,其实对伍子胥来说,天随人愿。伍子胥一辈子征战沙场,能马革裹尸,心安理得。把他的坟墓选在大海里,日夜能听到大海的咆哮声,完全和他的愤世嫉俗之情相契合,乐在其中。

    从此伍子胥除了战神、仇神、怒神之外,又多了一个称号:潮神。

    被离因为在伍子胥临死前没有做好他的安抚工作,带来了这么一个不吉祥的伍子胥遗愿,等于是借伍子胥之口表达内心的不满,被夫差剥夺了大夫之位,军前效力。

    泱泱吴国,难道只有伍子胥一个人感悟到了越国必将中兴灭吴的国家危机吗?不见得!吴国当时人才济济,是天下人才汇聚的洼地。何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投醪河井的行为是那样的露骨,岂能无动于衷?只是许多人才因为被私欲蒙蔽了双眼,认为吴国的余皇号战船如此强大,而越人卑贱,泥鳅掀不起覆船的大浪,当务之急是如何争权夺利,谋一己之私,抢占个人利益的制高点,才无暇他顾,以致把吴国送往覆灭之路。

    只有大公无私、心地正直的人才配看到真理,所以说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所难免。

    水至清无鱼,人至清无徒,这些掌握着真理的少数人不容于世,难免孤独、绝望、暴躁、愤世嫉俗,伍子胥是最好的例子。

    伍子胥托被离送出的陶缶如愿送到西施面前。伍子胥不但有万夫不当之勇,还有鬼神莫测之谋,他的临终预言可轻视不得,西施不敢马虎,小心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伍子胥被杀惊动天下。不知吴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天下诸侯们一时反应不过来,不知作何定论,于是把目光对准了孔子,看圣人怎么说。孔子一直缄默不语,直到后来诸侯间流传一则谣言,说是伯嚭也被杀了,他这才开口说话。

    孔子说:“吴国还没有灭亡,伯嚭怎么可能死呢?”

    言下之意就是伯嚭在吴国,就是为了亡吴而活着的,只有吴国灭亡了,他的人间使命才算完成,才可以一身轻松去见阎罗王。

    又是春秋笔法,半遮半掩。

    但一般人都能听出来,圣人这话很恶毒,应该是孔夫子一辈子说出的最恶毒的话。伯嚭的奸诈已经让圣人失态,乱了礼仪,可见孔圣人对奸臣伯嚭的仇视实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话要是不小心传到吴王夫差耳朵里,这伯嚭哪里还有活路?伯嚭有祸国之嫌,被灭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其实伍子胥之死,孔子和子贡才负有重要责任,他们是起因,伯嚭最多只能算帮凶。如果子贡没有驾着千里马出山,游说夫差放弃南下伐越,转头北上伐齐,伍子胥可能被吴王夫差冤杀吗?伍子胥一死,吴国危矣。吴国灭亡的后果是圣人和他的弟子策划好的。

    圣人为了掩人耳目,竟把责任推到伯嚭身上。

    圣人金口玉律,一锤定音,伯嚭这人遭祸了,其奸名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虽说伯嚭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圣人把所有罪孽都堆到他头上去,有失公允。伯嚭也是人类一员,一生坎坷,艰苦奋争,才爬到异国他乡太宰的高位上,不平遭遇造就了其“奸性”,而并非天生“奸性”。就算他真是天生“奸性”,也该拥有做人的基本权利,让其能公堂辩解。圣人定论一下,等于剥夺了他开口的权利。

    伍子胥一死,吴国老百姓如丧考妣,伍子胥这些年来征战四方,杀得楚王不要娘不要妻,亡命草泽;杀得越王献上老婆,俯首称臣。天下诸侯闻风胆寒。他是吴国的金城汤池,失去他等于吴人自毁干城,以后不但得不到别国的财富,估计还得开门揖贼,自家财富难保。

    越人则是皆大欢喜,君臣士民弹冠相庆。

    特别是越王勾践,一听到伍子胥被夫差丢到东海里喂鱼,一下子轻松不少,腰杆子挺得笔直,从此诺大的吴国再没有要他勾践脑袋的人,本来去吴国觐见吴王好似涉足虎穴、胆战心惊,现在无后顾之忧,权当游山玩水。当即决定马上和文种、祭养一起率领助吴的一百乘战车、三千带甲士兵动身入吴。

    考虑到范蠡对夫差有夺妻之恨,就怕范蠡夫妻情深、一时情令智昏按捺不住自己,作出非分之举,勾践想让范蠡留在国内,可是范蠡坚持要一起去吴国。

    范蠡另有想法,吴国的灭越派伍子胥一死,越国复国的计划可以提前十年实现,眼看和西施的重逢不再是遥远的梦,他对西施的思念与日俱增。他必须抓紧做好迎接西施归越的准备工作,其中重中之重是保证洞庭暗道的畅通。从这条暗道出兵,能打吴国一个措手不及,其作用胜过千军万马攻城拔寨。这条暗道掌握在太湖强盗手里,不知许多年过去可还完好?他需要亲自实地考察一番,本来就想去吴国考察一番,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

    于是越国君臣入吴兵分两路,一路是勾践带着大队人马走“官路”,另一路是范蠡带着少数几个心腹抄洞庭暗道捷径,走“私路”。

    太湖强盗现在和吴王夫差已经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原因是吴人杀了金钩胡佬的恋生兄弟银钩胡佬。银钩胡佬惨遭吴人毒手,起因是郑旦的鲁莽之举,郑旦趁吴王夫差带着西施游赏缥缈峰的机会,自不量力,出手截杀,闯下塌天大祸,结果自己一点没事,转祸为福,找到了梦中情人缥缈子,也就是吴王夫差,却惨了太湖强盗们。

    吴王带着天下第一美来游赏缥缈峰,乃人间盛事,能一饱眼福,人生一大乐事。洞庭山上的太湖强盗们自然不会放弃凑热闹的机会。本来他们只是像普通百姓一样站在人群中看稀奇、饱眼福的,不想肇事,后来不知怎么的见郑旦和吴兵动起手来,吴兵以众凌寡,欺负强盗们心目中的女神郑旦姑娘,顿时旧性复发、无法无天起来,不问青红皂白上前助战,和夫差的武士厮杀起来。这银钩胡佬实在是死在他的好奇心太重,他是伍子胥发过海捕文书要缉拿的罪犯,长着一副与众不同的尊荣,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吴王出巡到此,本来该躲得远远的,可是他竟然乔装打扮一番后也兴致勃勃挤在人群中争看美人西施。西施曾经在比美大赛中击败了郑旦,郑旦是他心目中最漂亮的姑娘,女神一样,人间怎么可能出现比郑旦更美的人呢?他不信,虽知风险不小,也一定要看上西施一眼,比一比倒底两人谁更美。光看热闹本来也没祸事,后来强盗们跟着郑旦和吴兵杀起来后,银钩胡佬见女神被犯,一时性起,完全不顾敌强我弱,也抄起家伙加入战团。

    吴王的武士人多势众,更加久经沙场、武器精良,太湖强盗哪里是对手?斩鸡宰鸭般,被杀个落花流水。银钩胡佬目标最大,下场自然也最惨,被杀后还被吴兵枭首示众,挂在余皇战船船头上一路示众,直到姑苏城,在姑苏城头还挂了十天。

    金钩、银钩兄弟情深,银钩被杀,金钩摧肺裂肝,悲伤欲绝,发誓要血债血还,找吴王夫差报杀弟之仇,可是强盗们毕竟势单力孤,和强大的吴国斗,简直是以卵击石,想如愿以偿只能把仇恨当遗产传给子孙万代,让子孙们去完成。

    金钩胡佬为此日不安食夜不安寝,饱受煎熬,现在越国大夫范蠡突然出现,这是增援到了,而且不是一般江湖朋友之间的帮衬,而是一个国家的援兵,简直是大旱遇甘霖,千盼万盼就等着这一天!所以一听说范蠡大夫大驾光临,以为机会来了,越国要开始进攻吴国,当即命令洞庭山上所有的徒子徒孙都聚集到缥缈峰下,听候范蠡差遣。谁知结果有点不如人意,范蠡带来的消息是越国的反攻倒算时机还没成熟,八字才一撇,估计还要等上三五年才行。金钩胡佬虽然颇有失落感,但是至少看到了希望,不像以前无头苍蝇一般行动没有目的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妨只要等个三五年。

    金钩胡佬生怕范蠡在向吴人寻仇的时候把自己给撇了,自己报仇雪恨的愿望落空,对范蠡待若上宾,敬如父母。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