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二六章 完整襟副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见到了外观形似、细节却有不少差别的项目验证机,龙云心中自然升起了浓重的好奇,哪怕眼前的战机并非预想中的“项目t-50”,这样一款看上去与su-27s已大有不同的新型号,其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眼前“深度改进”型号的整体印象,对龙云的观察,柯内舍夫在一旁点头称是。
“是的,雷泽诺夫同志,关于su-27的整体改进,我们的思路就是如此。”
虽然在一开始寒暄时话并不多,真的讨论起技术问题,柯内舍夫的思路就变得活跃起来,话语也更加流利,他简洁明了的向维克托*雷泽诺夫说明了苏霍伊设计局对su-27战机的总体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度改进策略。
谢尔盖*柯内舍夫的介绍,让龙云听得频频点头,他站在高高的机库走道上向下望去,对眼前仍然处于原型机状态的大改进款su-27也有了更多的期望。
是啊,听这位项目总设计师的话,不正是与现实世界里的一番观察理解相契合吗?
关于su-27,这一款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苏联解体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的双发重型战斗机,由于中国先后从苏联/俄罗斯进口了su-27sk/ubk多个批次,后来还以歼-11a的型号实现了国产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衍生设计,作为军迷兼航空竞技飞行员的龙云自然对其相当熟悉。
回顾那些年代的历史,作为中国空军相当一段时期内仅有的三代战机。同时也是国产歼-10“猛龙”入役之前。唯一能够正面对抗周边国家三代机的主力战斗机。从民间爱好者到专业人士对其评论、分析都非常多,得到的结论也是五花八门。
以龙云的模糊回忆,这些视角各异、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的分析评论,论证过程千奇百怪,引用的数据和证据也是来源繁多,当然最后的结论就更大相径庭。
在这一些纷繁芜杂的声音里,来自su-27系列战机真正使用者、也即空军方面的意见,其实才最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这种意见。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对外公开,仅仅凭借媒体上的一点点只言片语和影像资料,众人站在自己角度上加以解读,得到的所谓“结论”也只能是众说纷纭。
这样一种局面,在传统战机频繁换代、强袭机横空出世之后,航空竞技产业随之而快速兴起,包括su-27战机在内的三代战机大量进入民间,相关的资料也大部解密,经由一次次对抗测试和理论分析,关于这款苏联时代战斗机巅峰之作的性能评价才算是尘埃落定。原本各执一词的辩论者也逐渐达成了一般共识——其实这种所谓“共识”,本就是意料之中。在包括了f-15、f-14与su-27、迷g-31在内的三代重型战机家族中,如果排除电子系统等飞机设计师们无能为力的因素,那么这些型号的实际作战性能都差不多,或者说,并没有哪一种机型能够取得明显的性能优势。
这种观点,此时就在龙云脑海中徘徊,对柯内舍夫讲述的su-27s/p型号性能分析,他时不时插言一两句,对这位偏瘦男人的说法相当认同。
su-27s,作为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其性能究竟如何,还有没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这个问题,以飞行员的视角是可以说出些一二三,不过只知道性能优劣、却不清楚背后的原因,所谓改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谢尔盖*柯内舍夫的分析十分简洁明了,他大概认为眼前的航空兵中将对su-27了解有限,阐述起来也很浅显:
“……是的,关于‘项目t-10s’,研发过程中是遇到过很多问题。
其一,受限于当时的制造水准,另外还要减重,只能让机体结构强度略有不足,继而造成飞行包线受限;其二,能够装机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重量、体积超限,设计出来的机体尺寸就过大;其三,呃,雷泽诺夫同志,这就不是我们局里可以解决,配套的电子设备,包括n001雷达的性能并不理想,最终也影响型号的整体战斗力。”
“恩,这么说来,情况的确是如此。”
在一线部队使用su-27s也有挺长时间,加上现实世界的知识储备,龙云自然很清楚柯内舍夫说的都是事实。
在现实世界里,由于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su-27先天的性能缺憾,有一些得到了改进与弥补,而更多的设计问题则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抬手抚摸一下下颌,站在柯内舍夫身旁的龙云若有所思,他看一看近前的改进型su-27战机:
“那么,我的猜测……在您主持的‘大改项目’之内,这些缺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是这样么?”
“是的,雷泽诺夫同志!
这么说是有一点夸张,然而,我和我的设计团队,的确完全以此为目标。”
抬手请眼前的头号王牌走下楼梯,回到防滑树脂铺就的机库地面上,柯内舍夫和龙云一起走近战机,为其详细介绍“深度改进”的总体思路:
“那么,您可以看到,改进型su-27并未完全脱离原有设计,当然,改进的方面也很多。
首先,从整体尺寸上讲,这一架01号原型机的全长,已经从su-27s的二十一点九三五米,缩短到了二十点六米:全长的缩减,一方面是围绕n001雷达系统对前机身修型,”说到这儿,设计师抬手指了指浅黄色战机的硕长机头,虽然看起来不太明显,仔细观察的话还是可以发现机头尺寸比su-27s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另一方面则是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并改进了进气道,将发动机悬吊位置适当前移。那么,中将同志,在我们当前的制造工艺水平基础上,仅此一项设计,就可以为机体减重一千公斤左右。”
“一千公斤?这很了不起啊,不过,这样缩短了进气道的话,”
听到柯内舍夫说“减重一吨”,身为飞行员自然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龙云走到战机翼身融合体部位的一侧,观察那经过了重新设计的进气道,“还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工况么?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进气道一旦缩短,会影响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的运转状态,也就是会影响战机极速的吧。”
“没错,您说的很对,这一影响还是存在的;
不过对‘深度改进’项目而言,经过团队的论证,对极速的要求已经适当放宽了一些。”
对维克托的判断表示认同,柯内舍夫继续讲下去,“所谓‘减重一千公斤’,这里面并不包括了机体结构的适当加强,主要是破除跨音速段的过载限制,相应的也修改了一下边条曲线。还有,既然机体全长缩短,翼展也就相应缩减到十四点一米,同时加大了前后缘距离,保证翼面积基本不变。
哦,当然这不是所有的措施,将军同志,请来看一看这儿!”
顺着柯内舍夫的招呼,走到战机主翼后侧方,龙云很快明白了设计师的介绍点,也就是他刚才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您是说,和su-27全系列战机都不一样,改进型号已经有了独立的襟、副翼?”
“是的,这一点是很重要,将军同志。”
说话间抬手扶一扶眼镜,柯内舍夫感觉与这位超级王牌交流真是很轻松,“关于这一点,此前设计‘项目t-10s’时也是没办法,减重后的梯形翼无法承受副翼扭矩,为此只设置了一对襟副翼。
坦率的讲,这一点简化设计,对su-27战机的性能发挥相当不利,也始终让设计团队耿耿于怀;现在,借助机翼构件的再设计,也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共振分析结果,我们就为战机加上了完整的襟翼和副翼,这么一来,战机在进行复杂机动时的升力获取可以放开,滚转性能也会大有提升。”
谈过了机翼的改进设计,接下来走向战机尾部,也是此前视角不太能注意到的部分,柯内舍夫先是抬手一指,提醒维克托这架原型机的垂尾改进,依然是适当放弃高速能力而减重、提高飞行性能,加大的垂尾方向舵显示“深度改进”型号与su-27m一样舍弃了机背减速板。然后两人一起来到战机尾后,眼见两台带有推力矢量喷口的发动机已经就位,龙云一时间认不出这是什么型号,难道会是现实世界里的117s?
“关于配套的发动机,如您所见,这是由‘土星’方面送来的项目验证型号,加力推力在十三点五吨的al-31f-m2;这款发动机,经过了几次随机试飞,性能基本上达到设计指标,不过还没测试过推力矢量系统。”
“推力十三点五……那么,这一套推力矢量,和战机的飞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了么?”(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见到了外观形似、细节却有不少差别的项目验证机,龙云心中自然升起了浓重的好奇,哪怕眼前的战机并非预想中的“项目t-50”,这样一款看上去与su-27s已大有不同的新型号,其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眼前“深度改进”型号的整体印象,对龙云的观察,柯内舍夫在一旁点头称是。
“是的,雷泽诺夫同志,关于su-27的整体改进,我们的思路就是如此。”
虽然在一开始寒暄时话并不多,真的讨论起技术问题,柯内舍夫的思路就变得活跃起来,话语也更加流利,他简洁明了的向维克托*雷泽诺夫说明了苏霍伊设计局对su-27战机的总体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度改进策略。
谢尔盖*柯内舍夫的介绍,让龙云听得频频点头,他站在高高的机库走道上向下望去,对眼前仍然处于原型机状态的大改进款su-27也有了更多的期望。
是啊,听这位项目总设计师的话,不正是与现实世界里的一番观察理解相契合吗?
关于su-27,这一款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苏联解体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的双发重型战斗机,由于中国先后从苏联/俄罗斯进口了su-27sk/ubk多个批次,后来还以歼-11a的型号实现了国产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衍生设计,作为军迷兼航空竞技飞行员的龙云自然对其相当熟悉。
回顾那些年代的历史,作为中国空军相当一段时期内仅有的三代战机。同时也是国产歼-10“猛龙”入役之前。唯一能够正面对抗周边国家三代机的主力战斗机。从民间爱好者到专业人士对其评论、分析都非常多,得到的结论也是五花八门。
以龙云的模糊回忆,这些视角各异、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的分析评论,论证过程千奇百怪,引用的数据和证据也是来源繁多,当然最后的结论就更大相径庭。
在这一些纷繁芜杂的声音里,来自su-27系列战机真正使用者、也即空军方面的意见,其实才最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这种意见。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对外公开,仅仅凭借媒体上的一点点只言片语和影像资料,众人站在自己角度上加以解读,得到的所谓“结论”也只能是众说纷纭。
这样一种局面,在传统战机频繁换代、强袭机横空出世之后,航空竞技产业随之而快速兴起,包括su-27战机在内的三代战机大量进入民间,相关的资料也大部解密,经由一次次对抗测试和理论分析,关于这款苏联时代战斗机巅峰之作的性能评价才算是尘埃落定。原本各执一词的辩论者也逐渐达成了一般共识——其实这种所谓“共识”,本就是意料之中。在包括了f-15、f-14与su-27、迷g-31在内的三代重型战机家族中,如果排除电子系统等飞机设计师们无能为力的因素,那么这些型号的实际作战性能都差不多,或者说,并没有哪一种机型能够取得明显的性能优势。
这种观点,此时就在龙云脑海中徘徊,对柯内舍夫讲述的su-27s/p型号性能分析,他时不时插言一两句,对这位偏瘦男人的说法相当认同。
su-27s,作为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其性能究竟如何,还有没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这个问题,以飞行员的视角是可以说出些一二三,不过只知道性能优劣、却不清楚背后的原因,所谓改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谢尔盖*柯内舍夫的分析十分简洁明了,他大概认为眼前的航空兵中将对su-27了解有限,阐述起来也很浅显:
“……是的,关于‘项目t-10s’,研发过程中是遇到过很多问题。
其一,受限于当时的制造水准,另外还要减重,只能让机体结构强度略有不足,继而造成飞行包线受限;其二,能够装机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重量、体积超限,设计出来的机体尺寸就过大;其三,呃,雷泽诺夫同志,这就不是我们局里可以解决,配套的电子设备,包括n001雷达的性能并不理想,最终也影响型号的整体战斗力。”
“恩,这么说来,情况的确是如此。”
在一线部队使用su-27s也有挺长时间,加上现实世界的知识储备,龙云自然很清楚柯内舍夫说的都是事实。
在现实世界里,由于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su-27先天的性能缺憾,有一些得到了改进与弥补,而更多的设计问题则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抬手抚摸一下下颌,站在柯内舍夫身旁的龙云若有所思,他看一看近前的改进型su-27战机:
“那么,我的猜测……在您主持的‘大改项目’之内,这些缺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是这样么?”
“是的,雷泽诺夫同志!
这么说是有一点夸张,然而,我和我的设计团队,的确完全以此为目标。”
抬手请眼前的头号王牌走下楼梯,回到防滑树脂铺就的机库地面上,柯内舍夫和龙云一起走近战机,为其详细介绍“深度改进”的总体思路:
“那么,您可以看到,改进型su-27并未完全脱离原有设计,当然,改进的方面也很多。
首先,从整体尺寸上讲,这一架01号原型机的全长,已经从su-27s的二十一点九三五米,缩短到了二十点六米:全长的缩减,一方面是围绕n001雷达系统对前机身修型,”说到这儿,设计师抬手指了指浅黄色战机的硕长机头,虽然看起来不太明显,仔细观察的话还是可以发现机头尺寸比su-27s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另一方面则是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并改进了进气道,将发动机悬吊位置适当前移。那么,中将同志,在我们当前的制造工艺水平基础上,仅此一项设计,就可以为机体减重一千公斤左右。”
“一千公斤?这很了不起啊,不过,这样缩短了进气道的话,”
听到柯内舍夫说“减重一吨”,身为飞行员自然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龙云走到战机翼身融合体部位的一侧,观察那经过了重新设计的进气道,“还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工况么?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进气道一旦缩短,会影响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的运转状态,也就是会影响战机极速的吧。”
“没错,您说的很对,这一影响还是存在的;
不过对‘深度改进’项目而言,经过团队的论证,对极速的要求已经适当放宽了一些。”
对维克托的判断表示认同,柯内舍夫继续讲下去,“所谓‘减重一千公斤’,这里面并不包括了机体结构的适当加强,主要是破除跨音速段的过载限制,相应的也修改了一下边条曲线。还有,既然机体全长缩短,翼展也就相应缩减到十四点一米,同时加大了前后缘距离,保证翼面积基本不变。
哦,当然这不是所有的措施,将军同志,请来看一看这儿!”
顺着柯内舍夫的招呼,走到战机主翼后侧方,龙云很快明白了设计师的介绍点,也就是他刚才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您是说,和su-27全系列战机都不一样,改进型号已经有了独立的襟、副翼?”
“是的,这一点是很重要,将军同志。”
说话间抬手扶一扶眼镜,柯内舍夫感觉与这位超级王牌交流真是很轻松,“关于这一点,此前设计‘项目t-10s’时也是没办法,减重后的梯形翼无法承受副翼扭矩,为此只设置了一对襟副翼。
坦率的讲,这一点简化设计,对su-27战机的性能发挥相当不利,也始终让设计团队耿耿于怀;现在,借助机翼构件的再设计,也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共振分析结果,我们就为战机加上了完整的襟翼和副翼,这么一来,战机在进行复杂机动时的升力获取可以放开,滚转性能也会大有提升。”
谈过了机翼的改进设计,接下来走向战机尾部,也是此前视角不太能注意到的部分,柯内舍夫先是抬手一指,提醒维克托这架原型机的垂尾改进,依然是适当放弃高速能力而减重、提高飞行性能,加大的垂尾方向舵显示“深度改进”型号与su-27m一样舍弃了机背减速板。然后两人一起来到战机尾后,眼见两台带有推力矢量喷口的发动机已经就位,龙云一时间认不出这是什么型号,难道会是现实世界里的117s?
“关于配套的发动机,如您所见,这是由‘土星’方面送来的项目验证型号,加力推力在十三点五吨的al-31f-m2;这款发动机,经过了几次随机试飞,性能基本上达到设计指标,不过还没测试过推力矢量系统。”
“推力十三点五……那么,这一套推力矢量,和战机的飞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了么?”(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